小动物活体成像
—可检测发光和生物发光
小动物活体成像主要采用生物发光与荧光两种技术。生物发光是用荧光素酶(Luciferase)基因标记细胞或DNA,而荧光技术则采用荧光报告基团(GFP、RFP, Cyt及dyes等)进行标记。可以观测活体动物体内肿瘤的生长及转移、感染性疾病发展过程、特定基因的表达等生物学过程......
原位/转移肿瘤模型
—肝,脑,肺等原位瘤和转移瘤
同位裸鼠移植瘤可模拟出同原发肿瘤发病部位相似的肿瘤微环境,同时也能够在相应的部位形成转移灶,可以避免由于移植位点特异性所引起的假阳性结果....
抑郁症动物模型
—药物诱导,束缚,社会挫败和CUMS诱导
抑郁症分为药物诱导抑郁,社会挫败型抑郁和CUMS(不可预知应激模型),可以通过行为学检测其模型是否成功,也可以通过检测相关蛋白指标分析抑郁症情况
....
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
—脑立体定位注射造模
阿尔兹海默症是威胁人类健康主要神经系统疾病,也是近年来研究热点,可以通过脑立体定位注射Aβ淀粉酶造模,通过水迷宫等行为学检测模型成功率
....
脑出血大小鼠模型
—自体血或胶原酶法
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
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
—手术造模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是指脑缺血致脑细胞损伤,恢复血液再灌注后,其缺血性损伤反而进一步加重的现象。建立理想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是脑血管病研究的基础。线栓法因无需开颅、对全身影响小、缺血部位恒定、可进行再灌注损伤研究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
脓毒症动物模型
—盲肠穿刺造模
脓毒症(sepsis)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临床上证实有细菌存在或有高度可疑感染灶....
大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高脂高胆固醇结合基因缺失诱导
小鼠TC水平与LDL-C水平升高及主动脉、冠状和肺动脉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也出现并发症钙沉积,油红染色可以鉴定出动脉粥样病变。。。
小鼠类风湿性关节炎(RA)模型
—免疫诱导关节炎
选用DBA/1、Balb/c等敏感性小鼠进行建模,通过注射胶原蛋白造模。在小鼠尾根部及背部皮下多点注射完全弗氏佐剂乳化的牛II型胶原,第3周加强免疫一次,第4-5周可产生关节炎。
LPS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
—LPS气管或者鼻滴处理
选用6~8周龄的C57BL/6、Balb/C等SPF级小鼠,轻微麻醉后,通过气管或鼻腔滴注给予一定量的LPS溶液,密切观察至72 h,存活动物为成功造模动物。
小鼠失眠模型
—药物诱导处理
1. 模型建立:C57BL/6、Balb/C、ICR等雄性健康10-12周龄小鼠,体重25~30g。通过背缝神经核(DRN)或者腹腔连续2-3天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或者5-羟色胺7(5-HT7)受体拮抗剂SB-269970等化学物质制作失眠模型。一般注射后第3天睡眠觉醒百分比开始改变,第6-7天失眠达到最高峰。
2. 模型评价: 行为学检测:通过旷场实验等方法分析模型动物的行为学变化。
大鼠心律失常模型
—AngII微流泵处理
1. 模型建立:选用6-8周的SD、Wistar等大鼠,通过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慢性处理诱导心律失常模型。按照200ng/kg∙min的剂量将每只大鼠14天或21天所用Ang Ⅱ的总剂量注入植入式渗透压泵。麻醉大鼠后,在大鼠耳后剪1 cm水平切口,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将渗透压泵置于皮下,间断缝合皮肤。
2. 模型评价:渗透压泵植入后,每日进行一次心电图测量以及无创血压测量。模型动物的心率和血压(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平均压)逐渐升高。实验结束取心房组织制作切片观察病理变化。
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
—野百合碱诱导造模
模型建立:选用5-6周龄的Wistar、SD等大鼠,通过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注射诱导肺动脉高压模型。 MCT诱导肺动脉高压:大鼠饲养于正常环境下,MCT用乙醇和生理盐水(1:4)混合液配成1%的溶液,按照60mg/kg体重的剂量腹腔注射1次,14-21天即形成大鼠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动物模型。
前列腺炎模型
—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
前列腺蛋白提纯液1:1完全福氏佐剂(CFA)乳化。大鼠多点皮内注射(左脚垫、右脚垫、左肩胛、右肩胛、尾根)0.5ml乳化后的蛋白提纯液,其中给药剂量为1mg/只,免疫共分两次,分别在第0天及2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