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疾病课题

一、导读: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根据发病原理的不同分为I型糖尿病和II型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病的主要原因。脂质代谢障碍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基础,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病变从内膜开始,一般先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及血栓形成,进而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蜕变和钙化,导致动脉壁增厚变硬、血管腔狭窄。病变常累及大中肌性动脉,一旦发展到足以阻塞动脉腔,则该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或器官将缺血或坏死。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作为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表现,与肥胖、胰岛素抵抗(IR)、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异常具有密切的联系。NAFLD是一种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其疾病谱包括单纯的肝脏脂肪变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肝纤维化,甚至可以进展成肝硬化和肝癌。


二、提供的服务:

1.糖尿病模型:

I型糖尿病:STZ诱导;II型糖尿病:高脂高糖诱导产生


2.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1)C57BL/6小鼠

MD12017(20%脂肪、1.25%胆固醇、0.5%胆酸钠)喂食该型小鼠12周后,能诱导小鼠TC水平与LDL-C水平升高及轻度的动脉粥样硬化症状(如产生胆固醇蓄积的泡沫细胞、脂沉积或脂纹)。

2)apoE-/-小鼠

使用MD12015(21%乳脂、0.15%胆固醇)10周后,主动脉、冠状和肺动脉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也出现并发症钙沉积。

3) LDLR-/-小鼠

使用MD12017(20%脂肪、1.25%胆固醇、0.5%胆酸钠)12周后,主动脉、冠状和肺动脉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3. NASH动物模型

1)胆碱-蛋氨酸缺乏(MCD)模型

胆碱缺乏会损害肝脏非常低密度脂蛋白(VLDL)分泌,并导致肝损伤、氧化应激以及肝细胞死亡。MCD饮食喂养小鼠2周后就会出现广泛的肝脏炎症,6周后出现明显肝纤维化。ALT水平也随着肝细胞肿胀变性而逐渐升高。MCD饮食所引起的肝脏病理改变与人类NASH相似,炎症、纤维化和肝细胞凋亡比HFD或西方饮食的小鼠更快、更严重。MCD模型的局限性在于,它与人类NASH的代谢特征有差异,动物不伴超重或肥胖,无IR和低血清胰岛素、空腹血糖、瘦素和甘油三酯水平。因此,通常db/db或ob/ob小鼠喂养MCD饮食可以更好地复制人类NASH病理过程。

2)高胆固醇饮食(HCD)

饮食中的胆固醇是动物模型和人类脂肪性肝炎和肝脏炎症进展的关键因素。单独给予HCD(1%)的小鼠显示血清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但肝脏重量、甘油三酯、FFA、ALT水平仅略有增加。而高胆固醇或高脂肪联合高胆固醇饮食喂养小鼠,小鼠NASH的特征更明显。高脂肪(15%)、高胆固醇(1%)饮食(HFHC)饲喂的小鼠体重增加和肝脏脂质沉积更加显著,血清ALT水平可升高10倍,脂肪组织炎症(高TNF-α的基因表达)和肝纤维化。所有这些特征在HFHC小鼠中比单纯HFD或HCD小鼠中更显著。

3)高果糖饮食模型

该造模机制可能是果糖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内毒素引起的炎症反应作为第二次打击促使了NASH发生]。给Wistar大鼠喂养含70%果糖的饲料,5周后发现大鼠肝脏出现大泡性脂肪变、小叶内炎症程度、肝内TG含量明显升高,肝内白介素(IL-6)、TNF-α的表达量也明显升高。使用高脂肪高果糖(HFHF)饮食喂养C57BL/6小鼠后发现,果糖消耗对于肝脏脂肪沉积进展为肝纤维发生是必要的,伴有肝脏氧化应激,转化生长因子TGF-β1驱动的肝纤维形成和胶原沉积在HFHF饮食的小鼠中增加,高脂肪高果糖(HFHF)饮食诱导小鼠可建立NASH伴肝纤维化动物模型。

4)db/db小鼠高铁饮食

除了MCD饮食之外,db/db小鼠中的铁超载也可导致NAFLD进展为NASH和纤维化。高铁饮食诱导的db/db小鼠可见肝细胞膨胀、炎性细胞活化、肝脏炎症免疫细胞活化,以及纤维形成、肝脏氧化应激增加、肝线粒体脂肪酸β受损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