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欣赏

Anal Chem |南京邮电大学汪联辉教授、丁显光教授研究团队:具有2D柔性纳米结构的超灵敏,可视化细胞外囊泡仿生3D识别技术

2024-09-23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作为细胞分泌的一类具有磷脂双分子层结构的囊泡类物质,因其携带亲本细胞的特异性蛋白、核酸、脂质和代谢物等丰富分子信息,且在体液中广泛存在,成为液体活检技术中疾病诊断和治疗评估的重要生物标志物。但由于受复杂体液样本纯化、繁琐标记步骤、信号读出困难等的限制,目前实现细胞外囊泡快速纯化和检测的方法仍然有待开发。近日,南京邮电大学汪联辉教...

Front Immunol | 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王兴团队:褪黑素预处理外泌体的异质性分析和治疗潜力

2024-09-23
在许多临床难治性疾病中,基于外泌体的治疗方案效果超出了最初的预期,但外泌体的大规模生产仍是其广泛应用的瓶颈。为了增加外泌体产量,学者们已经尝试了缺氧条件、酸性环境、低电流刺激、氧化应激等方法。在探索增加外泌体产量的方法之外,如何预处理外泌体,提高等量外泌体的治疗效果,成为了一种新的思路。近日,来自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王兴课题组的研究人员在Front Immunol(中科院2区,IF=8.7...

Biomaterials Researc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郭全义教授团队:细胞外囊泡通过调节关节腔微环境治疗骨性关节炎

2024-09-23
细胞外囊泡(EVs)是大多数细胞通过旁分泌作用形成的具有特殊生物学活性的“天然生物材料”,参与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以及病理微环境中的细胞串扰。EVs通常被细分为更小的颗粒称为外泌体(10-100nm),更大的小泡称为微囊泡(100- 1000nm)和凋亡小体(>1000nm)。相比于其他的功能性材料,EVs继承了亲本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毒性低且特异性高,本身能够穿越生物膜并在细胞间传递大量的生物...

Gut microbes |安徽大学王永中团队综述肠道细菌胞外囊泡对肠道微环境的调节作用

2024-09-20
肠道微环境失调是诱发肥胖症、糖尿病、炎症性肠病和结肠癌等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基于微生物群的治疗策略在针对重复性和难治性疾病方面有着很好的临床潜力,但其调节机制目前仍不明确。识别肠道微生物群的内部调控机制以及细菌-宿主的互作机制对于实现精确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和获得有效的临床数据至关重要。肠道细菌来源的胞外囊泡(Gut bacteria-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综述】J. Mater. Chem. B丨温州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孙达团队: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衍生外泌体研究进展:聚焦于创面修复

2024-09-20
皮肤损伤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病症之一,其带来的经济负担与肥胖的治疗相当,特别是针对糖尿病等因素导致的慢性创面,临床上迫切需要一种经济高效的治疗策略开展治疗。得益于成熟干细胞具有分化成多种类型细胞的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干细胞治疗在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领域显现出广泛的治疗潜力,特别是脂肪干细胞(ADMSC)还具备来源丰富、产量高、寿命长、无伦理问题、潜在的缓解疼痛能力等独特优势。然而免疫排斥、输注...

【综述/meta分析】Theranostics丨小细胞外囊泡在伤口愈合和皮肤再生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2024-09-20
伤口愈合不良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而小细胞外囊泡(sEVs)是治疗皮肤伤口愈合障碍的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来自马来西亚国立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基于国际细胞外囊泡协会标准2018 (MISEV2018)和国际细胞和基因治疗学会(ISCT)MSC识别标准,对现有sEVs用于伤口愈合的研究进行包容性的、无偏见的综述,并进一步对大量文献中sEV疗效的定量综合估计进行了meta分析,为sEV...

​J Control Release丨细胞外囊泡雾化给药:一种新的肺部疾病治疗方法

2024-09-19
小细胞外囊泡(sEV)是一组直径小于200nm的细胞分泌的纳米囊泡。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sEV可以反映人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并具有潜在的给药特性。然而,通过雾化输送装载外源性小RNA的sEV的方法此前尚未报道。而且,雾化后sEV的完整性、雾化后sEV的输送效率、其在肺及相关细胞中的沉积等方面具有不确定性。来自美国乔治亚大学和查理·诺伍德VA医疗中心的研究人员提供了一种通过雾化方式进行RNA给药...

Front. Immunol. | 四川大学刘敬平团队:细胞外囊泡疗法改善器官纤维化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展望

2024-09-19
器官纤维化是急、慢性器官损伤后不良修复的共同病理结局,可发生于机体大部分器官,其特征是过度的细胞外基质形成和异常沉积,最终导致进行性器官功能障碍,影响全球死亡人数的约45%。但是,目前临床上仍缺乏能阻断或逆转器官纤维化进程的有效药物或治疗策略。目前,基于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的疗法在组织修复研究中已显示出一定潜能,大量研究表明EV能够通过多种机制...

苏州大学李杨欣教授团队揭示外泌体中circHIPK3通过作为分子粘合剂招募泛素连接酶降解HuR来防止心脏衰老

2024-09-19
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增加。在衰老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细胞经历**的生长停滞。衰老细胞的积累最终导致组织损伤和衰老相关疾病。然而,由于缺乏模拟人类衰老过程的合适动物模型,导致衰老的分子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未知。目前尚无预防或延缓心脏衰老的有效治疗方法。10月31日,苏州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的李杨欣教授团队在生物医学1区杂志《Theranostics》(IF=11....

Ecotoxicol Environ Saf | 安徽医科大学:子宫蜕膜基质细胞外泌体介导1-硝基芘对滋养细胞生物行为的间接影响

2024-09-18
亚硝基多环芳烃(NPAHs)是柴油机尾气中颗粒物的一组化学污染物,主要由化石燃料和生物质(柴草、秸秆等)的不完全燃烧和多环芳烃的大气光化学反应产生。其中1-硝基芘(1-NP)是许多NPAHs的主要成分,并且人们可以通过吸入、摄入和接触等多种方式接触到1-NP,并可通过胎盘和乳腺组织运输。但母体在妊娠期间暴露于1-NP导致胎儿生长受限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胎盘在母体与胎儿的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除...

Br J Anaesth |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何淑芳/金世云团队:缺血预处理来源的血浆外泌体保护心力衰竭心脏

2024-09-18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心脏或非心脏手术时更易发生围术期心肌损伤,术后死亡率显著增加。缺血预处理(IPC)是迄今为止最强的内源性心肌保护措施,可有效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然而,在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等病理情况下,IPC的心肌保护效应大大减弱或消失。IPC可以诱导外泌体(exosome)释放增加,已知IPC来源的外泌体在正常心脏中可发挥心肌保护作用,但其是否能够保护心力衰竭心脏,仍不清楚。近日...

ACS Nano丨外泌体:自然界的脂质体 + 药物输送和诊断领域的新星

2024-09-18
外泌体是脂质双分子层膜包裹的纳米级胞外囊泡,由大多数真核细胞分泌,其独特的特性──固有稳定性、低免疫原性、生物相容性和良好的生物膜穿透能力──使它们能够作为高效的天然纳米载体发挥作用。此外,外泌体是临床诊断中至关重要的生物标志物来源。来自的研究人员通过汇总美国化学文摘社(CAS)的研究数据,对外泌体这种天然的“脂质体”在药物递送和疾病诊断中的价值进行了综述,为了解外泌体临床应用领域现状提供了...

J Control Release|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金世柱教授团队:毛囊间充质干细胞衍生的sEVs用于急性胰腺炎的治疗

2024-09-17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部分患者会进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因其较高的死亡率,已成为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难题。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AP发病过程中,除了胰腺细胞损伤导致的炎症细胞浸润、水肿、腺泡细胞坏死以外,还广泛存在着细胞焦亡,焦亡是一种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能促进炎症因子的分泌进一步加重胰腺损伤。因次,寻找一种理想的新型治疗方法,在胰腺...

Small:单晶纳米材料免疫标记介导的等离子体信号增强用于免预分离细胞外囊泡分析

2024-09-17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由于其携带疾病相关的蛋白质或核酸分子,已证明可以作为疾病诊断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具有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LSPR)的纳米结构可以作为探针被用来标记EV表面分子并产生相应信号,广泛用于 EV 传感,但需要在依赖于材料尺寸的信号强度和结合效率之间进行权衡。铜纳米颗粒由于其优异的LSPR效应,可以作为探针产生强的散射信号,提高检测...

SENSO-CHEM:武汉大学田智全/陈刚:基于量子点的探针用于血浆样品细胞外囊泡PD-L1的分析

2024-09-17
研究显示肿瘤患者外周血中小细胞外囊泡(sEV)PD-L1的水平可作为免疫治疗疗效预测的标志物。当前检测sEV PD-L1的常用方法是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该方法存在诸多不足,如样品需经过超速离心预处理,分析过程繁琐,耗时且灵敏度不高等。因此,如何实现快速、高灵敏检测是目前sEV PD-L1检测领域面临的重要技术瓶颈。近日,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田智全教授团队和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陈刚...

Biochem Pharmacol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尹峰/蔡俊丰教授团队:外泌体miRNA修饰能缓解软骨细胞凋亡和骨关节炎

2024-09-16
骨关节炎是最常见的骨科疾病之一,在45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为26.6%。骨关节炎最突出的病理变化是关节软骨退化,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整个关节的炎症微环境引起的,炎症因子可激活软骨细胞中持续的内质网应激,进而导致细胞凋亡。抑制内质网应激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是改善骨关节炎进展的潜在治疗靶点。某些特定的miRNAs可以通过抑制软骨细胞凋亡改善骨关节炎进展,但miRNAs直接给药的血清稳定性差和细胞吸收低...

【Advanced Science】南开大学李宗金教授团队:内皮细胞靶向细胞外囊泡用于诊断治疗急性肾损伤

2024-09-16
急性肾损伤是一种由于肾脏血流灌注不足、尿路梗阻以及由多种原因直接导致的肾实质损伤而造成的急性肾功能损害,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不断上升,但目前临床上仍没有有效的靶向治疗手段。近日,南开大学李宗金教授团队在Wiley旗下Advanced Science杂志发表题为“Renal Endothelial Cell-Target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Protect the...

Oxid Med Cell Longev|哈尔滨医科大附属第二医院金世柱:毛囊MSCs释放外泌体缓解DSS诱发溃结所致的细胞焦亡

2024-09-16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相关性肠道疾病,因其高发病率及复发率的特点,已成为加重全球卫生及经济负担的肠道疾病之一,多领域针对UC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正在火热开展中。焦亡作为机体对抗病原微生物等产生的过度的炎性刺激反应后发生的细胞死亡方式,被证明在UC中发挥重要作用。大量研究显示,具有控制炎症和免疫调节功能的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

Molecules/西南医科大学吴剑波团队:研发葛根来源外泌体提取新方法和抗炎作用

2024-09-13
研究表明食用植物性饮食与多种健康相关。虽然这些健康益处归因于维生素、植物化学物质、硫代葡萄糖苷和/或其他抗炎和抗增殖的生物活性化合物,然而确切机制和分子仍不清楚。事实上,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表明,植物的摄入会影响许多不同的生物途径,表明这种关联取决于几种生物活性物质的相互作用分子。研究显示来自食品的 miRNA 已在血液和人体组织中检测到,不仅来源于食物化合物可以产生生物学影响(通过影响...

Acta Biomater | 南部战区总医院程飚/朱伟东:联合输送血小板源外囊泡和白藜芦醇纳米颗粒加速糖尿病创面愈合

2024-09-13
浓缩血小板富含多种高浓度生长因子,还含有大量的细胞纤维素、纤连蛋白和玻连蛋白,以及各种活性产物,不仅有良好的组织修复作用,在皮肤抗衰老修复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外源性加入浓缩血小板进入体内使多种活性因子激活衰老细胞,促进皮肤组织细胞增殖、分化和重新排列,是探索皮肤抗衰老的新方法。而将其制备成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则更有利于机体利用。EVs包含外泌体(...

Front Bioeng Biotechnol丨山东大学:工程化小细胞外囊泡通过“酯酶响应主动加载”策略高效装载药物活性分子

2024-09-13
目前,多种药物载体(包括脂质体、胶束和纳米粒等)已被开发来改善治疗药物的缺点。然而,这些药物载体经常聚集在靶点之外,不仅对人体产生副作用,还会耗尽输送到所需位置的药物量,导致药物输送效率显著降低,无法满足预期的临床需求。因此,迫切需要找到一种更合适的药物载体,来消除传统合成纳米载体的缺点。小细胞外囊泡(sEV)具有较低的免疫原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内在靶向性等优良特性,在递药系统中显示出巨大...

Circulation | 新型吸入式干细胞外泌体疗法促进心脏修复

2024-09-12
心肌梗死(MI)是一种严重的缺血性心脏病。数十年来,针对心肌梗死后心脏修复的干细胞疗法显示出有限的疗效,并受到多种限制的制约,例如不理想的生物分布和植入、难以捉摸的治疗机制,以及不可避免的肿瘤发生和免疫原性风险。已知成年干细胞主要通过分泌旁分泌因子,包括细胞外囊泡,发挥其有益作用。其中,外泌体的大小范围为40到160纳米,在临床前研究和早期临床试验中被广泛研究,并显示出通过miRNA介导的信...

J Agric Food Chem|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资源挖掘全国重点实验室聂少平:益生菌衍生EVs的免疫调节作用——机遇与挑战

2024-09-12
众所周知,不同益生菌能在不同疾病中通过调节宿主的免疫反应以缓解疾病的加剧。随着对细胞外囊泡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含有生物活性蛋白、脂类、核酸和细菌释放的代谢产物的细菌胞外囊泡(bEVs)可能是细菌-细菌和细菌-宿主相互作用的重要介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益生菌衍生的 EVs 在调节宿主免疫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而产生促进健康的效果。近日,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资源挖掘全国重点实验室聂...

J Nanobiotechnology|空军军医大学金岩/隋秉东团队:揭示内源性组织细胞外囊泡维持再生的关键作用与治疗应用价值

2024-09-12
肝脏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在遭受严重损伤或进展性损害时,这种再生能力可能受到抑制,导致难以恢复正常功能。这是肝脏疾病成为全球医学难题的主要原因之一。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作为一种新型的细胞间通讯方式,正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它们具有功能化的表面分子和内容物,包括蛋白质、核酸和脂质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器官及组织是内源性EVs的天然储存库,组织来源的E...

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团队:外泌体递送mRNA的包封方法与靶向策略

2024-09-11
随着两种 COVID-19 mRNA疫苗的问世,基于 mRNA 的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然而由于 mRNA 自身稳定性和递送效率的限制,而且具有很高的免疫原性。因此,开发高效靶向递送系统和稳定进行mRNA递送的平台是mRNA 发挥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方面关键技术。虽然脂质纳米颗粒(LNPs)是mRNA 疫苗首选载体,已得到应用广泛,开发程度高,技术也相对成熟,但LNP仍然存在局限性,阻碍其实际应...

Biomed Pharmacother|南方医科大学张宏征/唐杰:经鼓室注射间充质干细胞来源EVs可以修复耳蜗螺旋神经元损伤

2024-09-11
听力障碍是一个严重影响社会和经济的全球性健康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4.66亿人患有致残性听力障碍,占全世界人口的5%以上。其中,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是最主要且最难治疗的一种类型。螺旋神经元是听觉通路的**级神经元,负责将耳蜗接收的声音信号向听觉中枢传递。然而,螺旋神经元非常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伤害,包括噪声、耳毒性药物、遗传缺陷、感染以及衰老等。这些因素不仅直接导致螺旋神经元的损伤,...

Anal Chem|厦门大学朱志教授/苏蕊主任医师团队:多功能聚多巴胺纳米球助力细胞外囊泡的快速分离和灵敏多色可视化分析

2024-09-11
小细胞外囊泡(sEV)正迅速成为液体活检分析的新兴范式。sEV是尺寸介于40-160纳米的脂质小泡,参与细胞间通讯、迁移、血管新生及肿瘤细胞生长等关键生理过程。越来越多证据表明,sEV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揭示其蛋白谱将有助于无创性早期诊断和疾病进程监测。然而,要深入探析sEV蛋白与肿瘤相关的表达特征,高效分离和灵敏检测sEV至关重要。传统分离方法耗时、操作繁琐、效率较...

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研究团队报道炎症性疾病中细胞外囊泡的双面性

2024-09-10
《黄帝内经》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阴阳”源于中国古代哲学,象征着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但互补的力量或原则,这一概念非常契合细胞外囊泡(EVs)和炎症性疾病的关系。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大量研究表明,外泌体具有双重性,既能起到促炎作用,也能起到抗炎作用,这与阴阳理论的理论不謀而合类似。这使得 EVs 成为发病机制的潜在指标,或通过调控免疫和炎症途径以达到治疗目的。...

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刘芳炜:外泌体miR-23a-3p/Cul3轴缓解二氧化硅粉尘所致肺纤维化的细胞凋亡

2024-09-10
矽肺(Silicosis)是由于长期职业暴露于游离二氧化硅所致的不可逆转的肺部间质性疾病,然而,目前并未找到治疗矽肺的特异性靶点或相关的生物标志物,这使得矽肺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面临十分严峻的考验。miRNA 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高度保守的单链非编码RNA ,具有稳定性、变异小和易于检测等特征,因而在各种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外泌体是一种直径在40-150 nm之间的微小囊泡...

ACS Nano|上海交通大学范先群院士/谷平教授综述细胞外囊泡在眼科疾病诊疗中的前沿进展

2024-09-10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范先群院士,携手眼科研究领域知名专家谷平教授,在权威学术期刊ACS Nano上发表题为 “Advances in extracellular vesicles-based diagnosticand therapeutic approaches for ocular diseases”的综述文章(2024Aug 27;18(34):22793-2282...

Theranostics|宁波市中医院陈宁刚/浙江大学高建青:来自水果、蔬菜和中药的PELNs在生物治疗和药物递送中的研究进展

2024-09-09
在过去十年中,以外泌体为主的细胞衍生产品疗法迅速发展。然而,随着纳米科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植物中的纳米营养素能够被人体摄取。其中植物衍生的外泌体样纳米颗粒(PELNs)在医药领域中的潜力逐渐被证实。近日,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宁波市中医院陈宁刚主任中医师和浙江大学药学院高建青教授在Theranostics上发表综述,总结了以水果、蔬菜和中药来源的PELNs的制备方法及特点,回顾了这些PE...

Theranostics|中山大学口腔医院毛学理/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李自力:机械力在维持凋亡稳态和消除衰老细胞中的作用和机制

2024-09-09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抗衰老研究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性话题。在生物学领域,细胞衰老被认为是多种老年疾病的重要诱因。然而,目前对于如何有效清除体内衰老细胞,特别是如何通过调控细胞凋亡来实现这一目标,仍存在许多未知。近日,中山大学口腔医院毛学理教授和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李自力教授团队在生物医学1区杂志Theranostics(最新IF: 12.4)上发表题为“Apoptoticvesicle-m...

Nat Commun丨人神经干细胞来源的人工细胞器改善氧化磷酸化

2024-09-09
神经干细胞的临床应用面临诸多问题,如来源不足、致瘤性、免疫排斥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2024年9月9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刘晶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综合性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研究成果“Human neural stem cell-derived artificial organelles toimprove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Bioactive Materials|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李长俊:发现巨噬细胞源性的细胞外囊泡可调控肥胖相关骨干/祖细胞谱系命运

2024-09-06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如今,全球有1/3的人口超重或者肥胖。肥胖给个人健康及公共卫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一胖毁所有”并不是危言耸听。流行病学研究数据表明,肥胖患者骨折风险增加,肥胖给骨骼健康带来了不可承受之重,因此肥胖对骨骼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值得探讨。组织巨噬细胞(脂肪组织巨噬细胞及骨髓巨噬细胞)是肥胖诱发机体慢性炎症并加剧组织/器官退化和细胞功能障碍的“罪魁祸首”,但巨噬细胞调...

Adv Mater|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周宗科/王端/杨佼佼团队:超声激活的益生菌囊泡涂层协同细菌类铜死亡和免疫调节抵抗钛植入物感染

2024-09-06
骨植入体相关感染是医疗保健领域中一项严峻的挑战。植入物表面与宿主组织的相互作用为微生物定植和生物膜形成提供了理想环境,因此需要使用系统性抗生素和手术移除感染植入物。然而,耐药性、生物膜再定植以及全身毒性的风险,要求开发能够有效破坏生物膜形成并促进组织整合的非抗生素治疗方法。因此,开发具有优异界面骨整合、抗感染性和成骨活性的骨植入物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解决骨植入体感染问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周...

J Control Release|浙江大学药学院杜永忠教授团队:光转换纳米金和非那雄胺共载杂合毛囊干细胞外囊泡的促生发研究

2024-09-06
雄激素性脱发是一种多基因易感性的非致命性疾病,影响全球约80%的男性和50%的女性。目前的几种临床药物治疗方法疗效有限且伴随一定的副作用。对于口服非那雄胺而言,一系列潜在的外周副作用(如失眠、绝经前妇女致畸风险、性副作用和情绪抑郁)是目前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发靶向给药模式被认为是潜在改善非那雄胺疗效及副作用的有效给药方法。除此之外,低强度激光疗法在1960年代已经被证明有助于毛发再生,具...

Nat Microbiol丨细菌通过诱导细胞外囊泡的产生来调节微藻的衰老生理学

2024-09-05
水生系统中微藻的繁盛与衰退模式对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产生了巨大影响。藻类繁盛的衰退主要是由于营养物质的限制,导致细胞死亡、细胞分裂停止和存活细胞的衰老。营养物质的摄入可以重新启动藻类增殖,但相关过程尚不清楚。来自德国弗里德里希·席勒大学的研究人员描述了一种硅藻的衰老生理特征,这种特征伴随着代谢重组,即浮游细菌通过调节蛋氨酸循环和诱导微藻细胞外囊泡的产生,将有害代谢物从微藻细胞中转运出去。该发...

【Immunity】综述:细胞外囊泡在免疫中的生物学和功能

2024-09-05
细胞外囊泡(EVs),如胞吐体和外泌体,包含DNA、RNA、蛋白质,并被包裹在磷脂双分子层中。EVs为受体细胞的细胞质提供内腔货物,对免疫细胞的功能产生影响,部分原因是它们的生物发生也可以与抗原处理和呈递交叉。来自活化免疫细胞的EVs可能以与距离无关的方式增加受体细胞上的免疫突触频率,从而在炎症、自身免疫、器官纤维化、癌症和感染中调节局部和远程的全身免疫。天然和工程化的EVs展示了对先天和适...

Analytical Chemistry|厦门大学颜晓梅教授团队:纳米流式检测技术在单颗粒水平上检测小细胞外囊泡表面的唾液酸

2024-09-05
糖基化修饰(glycosylation)是不同结构的聚糖(glycan)偶联在蛋白质、脂质甚至RNA上的一种普遍存在的修饰方式。在众多的糖基化修饰中,唾液酸化修饰(sialylation)是最为常见和研究最为深入的一种。唾液酸(sialic acid, SA)是一类含羧基的酸性九碳糖,常位于聚糖的末端,其独特的位置使其成为感知胞外环境的“前哨”,不仅是细胞表面展现电负性的主因,也在细胞间互作...

Biosens Bioelectron |吉林大学马强团队:基于新型仿生杂化等离子体纳米腔的电化学发光策略对细胞外囊泡的检测研究

2024-09-04
肿瘤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囊泡(EVs)携带大量生物分子参与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作为重要的液体活检方法,患者体液中EVs的检测为癌症的临床诊断和监测提供了重要的诊疗指标。当前针对EVs的检测方法主要集中于对单一生物标志物的识别,导致对复杂临床样本的分析难以反映真实病理生理情况。磷脂双分子层以其固有的结构特征和生物膜功能特性,有利于作为标记位点并辅助构建功能结构,提高对EVs的识别和检测效率,...

J Nanobiotechnology|徐州医科大学罗兰/齐素华教授团队:苦瓜衍生外泌体样纳米囊泡用于阿霉素心肌损伤治疗

2024-09-04
以阿霉素(Doxorubicin,DOX)为代表的蒽环类药物,具有高效广谱抗肿瘤特性,是临床治疗实体肿瘤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等各种癌症领域的基础化疗药物之一。在低剂量下对各种生长周期的肿瘤细胞均有效,在临床应用中最广泛。尽管DOX的疗效显著,但可诱发剂量依赖性心脏毒性,阻碍其临床应用。相关心脏毒性已成为影响肿瘤患者预后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因此,临床实践中应重视早期监测和预防DOX心脏毒性。植物...

Adv Healthcare Mater|口服绿茶衍生的外泌体样纳米囊泡介导的小分子piRNA 递送治疗主动脉夹层

2024-09-04
急性主动脉夹层(AD)是一种具有高死亡风险的心血管疾病,目前临床上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是手术干预,然而手术干预会引起血管的继发性损失,血管支架也会诱发免疫排斥和其他不良反应。为提高治疗效果,制定积极有效的AD早期干预和预防治疗策略势在必行,尤其是基于分子靶向的治疗策略。为解决这一问题,青岛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于涛教授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靶向递送基因疗法新策略。相关研究发表在Advanced H...

Nano Today|浙江大学彭丽华团队:植物来源外泌体作为脑生物大分子递送的细胞均质纳米平台,改善帕金森病的线粒体功能障碍

2024-09-03
帕金森病(PD)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尽管现有药物治疗方法能缓解症状,但面临副作用大、疗效有限和无法阻止病程进展等瓶颈问题。研发有效的药物与方案依旧迫切。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的细胞供能不足、氧化应激和神经炎症,进而加速多巴胺能神经元丧失是PD发生发展的重要诱因。但通过靶向线粒体并改善其功能障碍从而发挥抗PD作用的报道还较少。有鉴于此,浙江大学彭丽华团队基于前期系列研究,首次分离获得中药葛根...

Advanced Materials|深圳大学吴松教授团队:一种含植物雌激素和尿外泌体的人工粘液用于薄型子宫修复

2024-09-03
子宫内膜过薄与生殖医学中的不孕密切相关,目前单纯的雌激素和再生医学治疗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深圳大学吴松教授团队在Advanced Materials在线发表题为“ADopamine-Modified Hyaluronic Acid-Based Mucus Carrying Phytoestrogen andUrinary Exosome for Thin Endometrium Repair...

Int J Nanomedicine|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肝胆胰外科袁玉峰:肝脏细胞外囊泡和颗粒中的β-谷甾醇有效促进小鼠肝脏再生

2024-09-03
肝脏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能够在受伤后进行再生。肝脏中的细胞外囊泡和颗粒(EVPs)在信号传递、新陈代谢和免疫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了解肝脏来源的EVPs在肝脏再生中的作用和机制,特别是在部分肝脏切除术后的作用,对于促进肝脏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但这些机制目前仍不完全清楚。近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袁玉峰教授团队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Nanomedicine杂志上发表题为“L...

ACS Nano|安徽中医药大学王琪/程志非/桂双英研究团队:基于工程化EV的纳米制剂协调神经炎症和免疫稳态以增强帕金森病治疗

2024-09-02
帕金森病(PD)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以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损伤和黑质(SN) α-突触核蛋白(α-syn)异常积累为主要特征。过度激活的脑免疫微环境是PD快速进展的关键因素,由脑内常驻小胶质细胞的神经炎症和脑外周免疫细胞的持续浸润共同推动。为解决脑内过度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中产生的神经炎症问题,目前已经提出了许多策略,包括激活下游的抗炎信号通路如NF-κB或利用纳米酶的生物催化。然而,...

AM J SPORT MED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江东教授团队:骨骼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促进半月板撕裂愈合并改善继发性骨关节炎

2024-09-02
半月板撕裂是发病率最高的膝关节运动损伤,发生在半月板无血管区的撕裂自我愈合能力差,并常引起继发性骨关节炎,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仅靠手术缝合不足以实现损伤的修复。近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江东教授团队在骨科运动医学领域Top期刊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杂志上发表题为“Skeletal StemCell-Derived Exosome...

Nat Commun|浙江大学邵世群/刘坚/相佳佳:“即插即用”型单功能靶向降解平台MONOTAB用于胞外蛋白和细胞外囊泡的降解

2024-09-02
靶向蛋白降解(TPD)是一种有效的诱发目标蛋白降解并选择性消除致病蛋白的方式。近年来以PROTAC和分子胶为代表的TPD技术的研究如火如荼,这些技术主要降解具有胞内结构域的蛋白。很多胞外蛋白,比如生长因子、趋化因子等,它们在多种疾病(如帕金森病、癌症等)中引发异常的信号传导,目前针对胞外蛋白降解的策略主要依赖于双功能嵌合体来实现。然而,这种“双功能型”靶向降解平台需要依赖特定的受体(如溶酶体...

JEV∣山西医科大学王兴/东南大学韩鹏程:SARS-CoV-2与EV的“战争”分析及其对COVID-19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价值

2024-08-30
由SARS-CoV-2引起的COVID-19已导致全球约6.32亿人患病和660万人死亡,严重破坏了全球卫生系统及经济。COVID-19的发生发展与机体对抗SARS-CoV-2的结果有着直接的联系,阐明这场“战争”的过程和预测它的结局,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至关重要。近日,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王兴教授团队和东南大学韩鹏程教授联合在国际细胞外囊泡学会(ISEV)官方期刊Journal of Ex...

Int J Nanomedicine | 中山大学郑金绚课题组:细胞外囊泡在维持骨稳态和再生中发挥何种关键作用?

2024-08-30
骨稳态的维持包括破骨细胞主导的骨吸收和成骨细胞主导的成骨过程,这两个过程处于动态平衡,以保持恒定的骨骼量,达到维持日常生活所需的功能。在这两个复杂而连续的过程中涉及多种细胞类型的通信。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胞外囊泡在通过旁分泌、自分泌和内分泌信号调节骨稳态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阐明细胞外囊泡在维持骨稳态中的功能作用可能有助于设计新的骨再生策略。近期,中山大学郑金绚课题...

J Nanobiotechnology | 南方医科大学:局域化DNA四面体辅助催化发夹自组装用于分析细胞外囊泡相关小RNA

2024-08-30
小细胞外囊泡(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sEV)携带有肿瘤细胞内部的重要信息,与肿瘤发展与转移有重要的联系。有报道称肿瘤早期阶段发现有sEV-miRNA的异常表达,相比血浆游离miRNA,sEV-miRNA由于磷脂双分子层膜的包裹稳定性高。目前的miRNA检测方法主要依靠RT-qPCR,过程费时费力,sEV中miRNA含量极低,一般方法难以实现miRNA的检出...

Mol Med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CD44通过调节血浆外泌体增强血管内皮细胞FGFR2信号转导促进心肌梗死后血管生成

2024-08-29
目前,治疗性血管生成已成为重建有效血运进而治疗心肌缺血的重要治疗策略。尽管血浆外泌体被认为是改善心功能、治疗心肌梗死的有效工具,但其在缺血心肌血管生成中的具体作用和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新近研究提示细胞膜蛋白CD44可参与调节外泌体的功能,并且在缺血性血管生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探索CD44与血浆外泌体二者在心肌梗死后血管生成中的相互联系及作用机制,可能为心肌梗死后的治疗性血管生成提供新的思路...

Acta Biomater|南方医科大学三附院黄文华/利时雨/孙永建:可注射酶敏感微球时空释放外泌体以增强血管新生相关骨愈合

2024-08-29
外泌体可以通过促进血管生成、调节免疫、促进干细胞定向分化来修复骨缺损。研究显示,骨髓基质细胞外泌体(BMSC-Exos)可以通过血管向骨髓运输,激活旁分泌途径使干细胞从静止状态向激活状态转变,进而向骨缺损区域募集。但是BMSCs-Exos因其本身容易被清除、半衰期短的问题,通常难以在体内存留至骨血管新生期。因此,骨缺损的外泌体治疗迫切需要一种时空控制释放的递送策略,以响应血管生成的时间和部位...

npj Regenerative Medicine | 东南大学吕林莉和刘必成教授团队: 急性肾损伤管周毛细血管修复的新机制

2024-08-29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与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的长期风险增加相关,给社会造成巨大经济负担。近年来研究发现,管周毛细血管稀疏化导致的肾脏慢性缺氧是AKI向CKD进展的关键原因。因此,解析AKI后管周毛细血管损伤修复机制对制定AKI防治新策略、延缓CKD进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日,东南...

Front Mol Neurosci | 外泌体非编码RNA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及潜在临床应用

2024-08-28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指因脑部和脊髓部位由于受到感染、病变、先天遗传、外伤及新陈代谢障碍等多方面影响和因素所引起的一种疾病。在过去几十年间,从全球范围来看,包括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病、脑肿瘤等在内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负担一直呈增长趋势,其部分原因是老龄化人口的持续增长。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明确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筛选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研发高效的治疗方法无疑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及现...

Cells | 上海健康医学院董志武教授团队:外周血外泌体来源miR-342-5P靶向BACE1调控阿尔茨海默症β淀粉样蛋白生成

2024-08-28
阿尔茨海默症(AD)是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病变,其发病隐匿、病程缓慢而不可逆。病理表现为大脑皮质萎缩、神经元及其突触丢失、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形成细胞外老年斑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神经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NFT)。AD发病原因尚未阐明,缺乏有效治疗手段。Aβ由淀粉样前体蛋白(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 经...

【综述】J Control Release丨干细胞囊泡在再生医学和医学美容中的价值和商业前景

2024-08-28
细胞外囊泡(EV)是由细胞自然产生的脂质包裹的纳米颗粒,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的方式改变局部和远处受体细胞的功能,在再生医学过程中具有广泛功能,如干细胞维持、组织修复和免疫调节。来自英国拉夫堡大学的研究人员综述了间充质干细胞来源EV(MSC-EV)在再生皮肤病学和医学美容中作用和机制,提供了相关的商业前景评论和监管标准,对未来发展EV疗法提供了意见。相关内容以“The therapeutic a...

Pharmacol Res| 南京医科大学一附院/省人医张凤祥: 人源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衍生的细胞外囊泡DJ-1减轻心肌肥厚

2024-08-27
病理性心肌肥厚是一种以心肌细胞肥大、间质纤维化和心脏顺应性降低为特征的心肌重塑过程,参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人源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来源的细胞外囊泡(EVs)已在多种心血管疾病中展现其治疗潜力。目前尚无hUCMSCs来源的EVs对于心肌肥厚的研究。许多研究表明,对MSCs进行缺氧预处理,其分泌的EVs在多种组织器官上展现出了更佳的修复作用,那么缺氧条件下hUCMSCs分泌...

Biosens Bioelectron | 湖北大学曹宇:基于多分支局域催化发夹自组装及光子晶体基底的外泌体miRNA原位检测

2024-08-27
外泌体miRNA作为一种潜在的无创标志物具有分布广、稳定性强等特点,在疾病诊断中表现出巨大的优势。传统的外泌体miRNA检测方法需对外泌体进行裂解、RNA提取,该过程操作繁琐、耗时,同时影响外泌体miRNA检测的准确性。外泌体miRNA原位检测只需将检测探针转入外泌体内即可实现一步检测,然而由于外泌体miRNA的丰度低以及受磷脂双分子层的保护,外泌体miRNA原位检测仍存在较大的困难。202...

J CONTROL RELEASE | 南开大学:负载白藜芦醇的巨噬细胞外泌体通过靶向小胶质细胞缓解多发性硬化症

2024-08-27
外泌体是一种约30-150 nm的细胞源性纳米囊泡,尽管有望成为药物递送载体,但目前对它的认识还不足以开发其各种应用。大量研究已证实外泌体在循环系统中的分布(主要积累于肝脾),但它们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分布仍在很大程度上未知。为了拓展外泌体在神经系统领域中的生物学应用,需要对其在神经系统的动力学进行详细研究。然而,有效的标记策略的缺乏限制了外泌体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生物分布的研究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

【综述】J Control Release丨杂交外泌体、类外泌体纳米囊泡和工程化外泌体的生物医学应用

2024-08-26
外泌体是由各种细胞分泌的天然纳米载体,从材料学的角度来看,适合于各种药物输送和治疗应用。外泌体结构的多功能性,使得其可以用各种方法(包括基因工程、化学程序、物理技术和微流控技术等)修改,从而扩展生物医学应用。近日,来自韩国交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综述,重点介绍了外泌体来源、特征、杂交外泌体、类外泌体纳米囊泡和工程化外泌体作为治疗应用,以及作为货物运输载体的最新进展。相关内容以“Hybrid e...

JEV:缺氧诱导含有miR-21a-5p的神经细胞外囊泡的动态释放

2024-08-26
缺氧会引起一些非神经元细胞和病理条件下细胞外囊泡(EV)分泌的变化。EV充满了生物分子,例如microRNA(miR)-21-5p,它们对缺氧有反应。然而,miR-21-5p的真正EV关联及其功能或生物标志物相关性尚未得到充分表征。神经元是极其敏感的细胞,尚不清楚神经元EV和miR-21-5p的分泌是否会在缺氧时发生变化。近日,JEV杂志上的一篇报道描述了缺氧条件下神经元的EV分泌时间曲线和...

Pharmaceutics|南方科技大学李斌课题组:细胞衍生囊泡用于mRNA递送

2024-08-26
细胞衍生囊泡是一类细胞来源的天然载体,具有生物相容性好、能够跨越生理屏障、细胞特异趋向性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包括核酸在内的各种药物的递送,近期也拓展到了mRNA递送领域。近日,南方科技大学李斌课题组在药剂学杂志Pharmaceutics发表题为“Cell-derived vesicles for mRNA delivery”的综述文章(doi: 10.3390/pharmaceutics14...

Anal Chem | 中国医科大学方瑾/李婉明团队:构建新型核酸适配体分子信标用于结直肠癌患者CTC和外泌体的同时检测分析

2024-08-23
液体活检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检测技术具有显著的优点,包括可在疾病早期取样获取信息,可无创性重复采样,便于实时和动态监测疾病进程及治疗反应等。液体活检最常见的分析对象有循环肿瘤细胞(CTCs),循环肿瘤DNA、microRNA和外泌体等。其中CTC可以提供完整的细胞信息,被认为是肿瘤转移的预测标记物。外泌体是直径为30-150 nm的脂质双层膜囊泡,包含各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分子,并参与癌症的发生和发...

Cell:细胞外囊泡参与海洋生态系统中原绿球藻基因组可塑性

2024-08-23
水平基因转移加速微生物进化。海洋微型蓝藻Prochlorococcus(原绿球藻)表现出高基因组可塑性,但其潜在机制尚不清楚。近日,来自MIT的Sallie W. Chisholm研究组在Cell杂志发表文章,报告了一个新的DNA转座子家族——“tycheposons”——其中一些是病毒卫星,而另一些则携带货物,例如营养获取基因,这些基因决定了这个全球丰富的属的遗传变异性。Tycheposo...

J Nanobiotechnology | 空军军医大学贺小涛/陈发明/李璇:胞外囊泡在牙周稳态中的调控作用及其治疗前景

2024-08-23
牙周炎是人类最常见的口腔疾病,被认为是全球第六大流行病,其发病率高,可严重影响口颌系统功能,是成年人失牙的最主要原因。牙周炎是一种以牙周致病菌为始动因子的破坏性疾病,可损害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及牙骨质。在口腔的开放式微生态环境中,存在700种以上微生物,正常情况下微生物与宿主免疫系统保持动态平衡,共同维持牙周稳态。然而当平衡遭到破坏后,牙周致病菌在微生态中占据主导地位,牙周正常菌群减少,可引...

JEV丨通过工程化糖萼修饰细胞外囊泡用于增强细胞靶向性

2024-08-22
细胞外囊泡(EVs)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化学和生物药物的载体。然而,由于EV缺乏细胞特异性,其用于疾病治疗的疗效受到限制。现有的提高EV组织特异性的方法主要依赖于蛋白质和多肽的表面显示,但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构成EV最外层的致密糖萼的价值。来自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的研究人员报道了一种可重构的糖工程策略,可以内源性地在EV表面显示感兴趣的糖萼(唾液酸路易斯抗原和路易斯抗原),这些工程化EV的糖萼轮廓修...

Stem Cell Rev Rep|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九院刘凯:低强度超声刺激显著促进脂肪干细胞外囊泡的产生以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

2024-08-22
糖尿病创面的治疗是临床中的一项难题与挑战。既往许多文献报道,脂肪来源的干细胞产生的细胞外囊泡(ADSC-EV)具有显著的促创面愈合作用,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并且可以被工程化以改善治疗效果,因此是糖尿病创面的一项潜在治疗手段。然而,ADSC-EV的产量较低,较难满足临床治疗的需求。尽管以前的研究报道,某些方法例如缺氧诱导可以促进EV分泌,但如何开发出更简单高效的方法促进EV的分泌仍是未来...

Advanced Materials丨南方医科大南方医院郑磊教授团队:植物衍生的囊泡样纳米颗粒——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生物治疗工具

2024-08-22
细胞外囊泡(EV)是一种磷脂双分子层包裹的微纳米级生物颗粒,通过传递各种生物分子进而调节细胞通讯。几乎所有的活细胞都可以分泌EV,包括植物细胞。植物来源的囊泡样纳米颗粒(PDVLNs)是一个通用术语,是指从植物中分离出来的囊泡状纳米结构颗粒,因其在生物医学和疾病治疗领域的应用潜力,而成为跨物种科学研究的热点。近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郑磊教授团队全面总结了PDVLNs的生物发生机理、详细的制...

【综述】Small丨用于研究小细胞外囊泡的单分子定位显微镜技术

2024-08-21
小胞外囊泡(sEVs)由所有类型的细胞释放,并已成为细胞间通信的关键介质。虽然许多研究已经揭示了sEVs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但由于缺乏合适的成像技术,sEVs生物发生和摄取的确切机制仍未被探索。对于sEVs功能研究,成像长期依赖于传统的荧光显微镜,但受限于低分辨率。超分辨率显微镜技术的最新发展,特别是单分子定位显微镜(SMLM),有希望用于揭示纳米水平的亚细胞细节。来自德国埃森大学医院的研...

Nat Biomed Eng:细胞外囊泡递送胶原蛋白mRNA用于老化皮肤的修复

2024-08-21
信使RNA疗法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够安全、有效和稳定地将遗传物质转化为功能性蛋白质的递送系统的可用性。近日,来自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Andrew S Lee 教授团队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杂志上发表文章,报道展示了通过人真皮成纤维细胞的细胞纳米穿孔产生的细胞外囊泡(EV),封装编码细胞外基质α1I型胶原蛋白(COL1A1)的mRNA诱导胶原蛋白移...

Asian J Pharm Sci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刘晶团队:下一代神经疾病治疗学:源自干细胞天然和生物工程的细胞外囊泡

2024-08-21
干细胞衍生的细胞外囊泡(SC-EVs)作为一种新型的无细胞治疗方法 ,为治疗一系列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了新的见解,并可能成为替代干细胞再生治疗有希望的候选者。作为非生命实体,SC-EVs 可以通过修改和设计进一步提高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前景。近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刘晶教授团队在Asian J Pharm Sci发表题为“Next generation of neurological t...

Materials Today Bio |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杨慧团队:微流控芯片技术助力细胞外囊泡的产量提高

2024-08-20
近期,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杨慧研究员团队提出了一种微流控芯片技术,工程化改造了间充质干细胞,并显著提高了干细胞外囊泡的分泌量。该工作以“Mechanical stimulation on a microfluidic device to highly enhance 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 secretion of mesenchymal stem ...

J Nanobiotechnology |郑州大学一附院周南团队:内皮细胞来源外泌体促进并维持雪旺细胞修复相关表型以促进神经再生

2024-08-20
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疑难病,其难点是显微外科手术修复后仍有超半数病例神经功能恢复欠佳甚至不恢复,这与周围神经良好的再生能力相矛盾,已成为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周围神经再生缺乏特异性,分为轴突再生无序和靶器官重连错误,是产生此矛盾的主要原因,也是解决损伤修复后神经功能恢复差的关键点。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Cs)通过转化为修复相关的细胞表型来应对神经损伤,为促进...

Biomaterials |香港中文大学:生物活性玻璃赋能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调控M2型巨噬细胞和再血管化以促进肌腱再生

2024-08-20
尽管肌腱损伤的治疗已经取得显著进步,当下仍有大量患者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近期,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治疗被报道称,可以通过调控巨噬细胞的免疫表型来发挥治疗作用。作为一种生物材料,生物活性玻璃预处理间充质干细胞,可强化干细胞旁分泌作用并促进组织修复中的成血管进程,亦在近期被首次提出。然而,生物活性玻璃赋能细胞外囊泡的是否可以作为一种高效的无细胞治疗手段,其调控巨噬细胞极化表型和促进血管再...

J Nanobiotechnology | 浙二骨科吴浩波主任团队综述: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在腱骨愈合中的治疗潜力和机制

2024-08-19
肌腱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可导致极度疼痛,甚至残疾。前交叉韧带和肩袖是两种最常见的软组织损伤结构。肌腱和韧带附着在骨骼上的界面称为起止点,是应力集中的位置。因此,肩袖和前交叉韧带易受到过度使用损伤。临床上,大多数情况下肩袖和前交叉韧带起止点损伤需要手术重建。然而,手术后的再撕裂率很高,由于起止点的愈合大多数是以瘢痕组织愈合为主,生理结构及力学性能的恢复较为困难,同时,肌腱-骨整合效果不佳...

Analytical Chemistry | 东北大学理学院陈明丽教授团队:助力外泌体纯化分析:惯性-黏弹性耦合微流控芯片

2024-08-19
外泌体是一类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在细胞间通讯、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复杂的生物样本中提取结构完整的高纯度外泌体是了解外泌体组成成分和进一步阐明其功能/机制的先决条件。然而,从微量生物样品中分离出高纯度外泌体**挑战性。近日,东北大学理学院陈明丽教授,王则君教授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肿瘤科副主治杜成博士联合报道了一种惯性-黏弹性耦合的微流体芯片(DEIC),实现了细胞培...

Food & Function |陕西师范大学张媛团队综述:牛乳外泌体——具有巨大应用潜力的口服药物递送系统

2024-08-19
外泌体是直径最小的细胞外囊泡,直径为30–150 nm,通常分为细胞来源和体液来源。在过去的研究中,由于体积小、细胞毒性低、载药量高和耐受性好的优点,使用外泌体进行疾病治疗已经非常常见。乳源外泌体具有不同于细胞来源外泌体的特殊性质,近年来其作为口服给药系统的应用备受关注,其中大多数乳源外泌体来源于牛奶。近日,陕西师范大学张媛团队在Food & Function杂志上发表了综述文章“Milk ...

【综述】Trends Cell Biol丨当前细胞外囊泡和纳米颗粒研究的复杂性

2024-08-16
细胞外囊泡(EV)和纳米颗粒(NPs)的研究正在迅速增加,近年来人们揭示了囊泡比以前更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因此,我们对EVs和NPs释放所促进的细胞生物学和细胞间通信的理解一直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来自美国范德堡大学医学中心的Robert J. Coffey课题组的研究人员发表综述,描述了不同类型的EV和NPs,重点介绍了最近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主要的悬而未决的问题。相关内容以“Extrace...

Front Bioeng Biotechnol | 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裴丹丹/李晔:用于骨缺损修复的工程化外泌体

2024-08-16
外泌体因其在体内和体外表现出优异的促成骨能力而成为一种**潜力的骨再生工具。然而,天然外泌体依然存在产量低、活性弱、靶向能力低、副作用不可预测等特点,极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为克服以上局限,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了多种改变亲本细胞或通过物理、化学手段处理外泌体而产生的工程化外泌体的方法。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裴丹丹课题组综述了近年来工程化外泌体在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研究,重点介绍了具有促成骨效...

Plast Reconstr Surg|脂肪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改善角质形成细胞功能加速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

2024-08-16
糖尿病足溃疡影响全球4000至6000万糖尿病患者,导致下肢截肢率增加至正常人的20倍,成为当前临床工作中的一大挑战。临床上传统治疗方案一般是清创后通过负压外吸引控制感染和渗出,诱导肉芽组织新生,再通过植皮手术覆盖创面以达到闭合伤口的目的。尽管如此,仍然难以避免植皮后再次坏死(12.1%)和感染(4.4%)的发生。因此,研发促进再上皮化的新型治疗方案,用以优化或替代植皮手术则具有更深远的临床...

【综述】Mater Today Bio丨超声在外泌体治疗中的应用及未来发展

2024-08-15
外泌体是一种良好的生物材料,因为它们由各种生物微/大分子组成、具有纳米大小等稳定生物材料的所有特性。人们已经在分离和开发外泌体作为潜在的治疗剂。然而,在产量、疗效和靶标特异性方面的局限性还需要得到解决。另一方面,外泌体的一些纳米性质对外界物理或化学变化有反应,其物理特征受其所处环境所刺激,比如光动力、声动力或热力学治疗系统。来自韩国釜庆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综述,讨论了外泌体的生物学作用以及如何...

Front Bioeng. Biotechnol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医院沈佐君团队:外泌体分离方法的研究进展

2024-08-15
外泌体(exosome)因其潜在的临床应用被广泛关注。良好分离方法与技术的选择是进行外泌体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等相关研究的前提。由于外泌体固有的异质性、生物体液的复杂性以及纳米级污染物的存在使得大多数方法很难在保证分离出高纯度、高产率外泌体的同时又能保持外泌体的生物活性与形态完整性。目前来看,外泌体的分离方法主要取决于其大小以及表面特异性的蛋白质。传统的分离方法主要包括基于超速离心的分离、基...

Human Reproduction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团队:细胞外囊泡在睾丸的新作用

2024-08-15
睾丸是哺乳动物重要的生殖及内分泌器官,其功能异常通常导致男性不育症、性功能障碍等。两者发病率高,但目前相当一部分患者病因不明。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 EV)在多种疾病中发挥细胞间通讯、功能调控等作用,然而其在睾丸中的角色几乎未被发掘。对睾丸内EV的研究可能有助于尚未揭开面纱的多种男科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2月4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生殖中...

【综述】J Control Release|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张文杰团队:细胞外囊泡的仿生合成与优化应用于骨再生

2024-08-14
骨缺损是由创伤性损伤、骨质疏松性骨折、畸形、炎症及恶性肿瘤等原因引起的复杂病理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预期寿命同步增长,导致人口老龄化和对骨缺损修复治疗的需求增加。目前,自体骨移植仍是治疗严重骨缺损的金标准。然而,自体骨移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可供移植的骨组织有限,移植并发症发病率高,存在感染和血肿等潜在风险。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新的骨修复方法。大量报道中的组织再生策略将生物材料与细胞整合...

JEV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张建军团队:揭示溶酶体功能稳态失衡调控EVs分泌的机制

2024-08-14
缺氧是肿瘤微环境的基本特征之一,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是实体肿瘤中缺氧最严重的类型之一。研究表明,在缺氧条件下,肿瘤细胞倾向于改变EVs的分泌数量和内容物,以调节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形成,然而缺氧影响EVs分泌的机制尚不明确。作为内体系统的主要细胞器之一,溶酶体的功能状态是调控细胞外囊泡(EVs)分泌的决定性开关。正常生理状态下,多泡体主要与溶酶体发生融合,导致EVs分泌减少。而缺...

Chem. Commun|齐鲁工业大学郭英姝团队:利用红细胞膜囊泡策略原位检测MCF-7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中的miRNA-21

2024-08-14
细胞外囊泡(EVs)中的micro-RNAs (miRNAs)是一种非编码的内源性RNAs,可通过调控目标mRNA的表达来介导蛋白水平,在细胞的增殖转移、信号传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体液中循环的miRNAs相比,由于EVs膜的保护,囊泡内的miRNAs不易被RNA酶降解,相对更加稳定。且肿瘤细胞的EVs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细胞的EVs浓度,在肿瘤发展和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大量方法被用于...

Ageing Res Rev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李志刚课题组:阿尔兹海默病的一种新型调节因子: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

2024-08-13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一种双层膜封闭的囊泡,在神经系统中可由多种细胞产生和释放,包括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等。EVs已被公认为细胞间通讯的重要介质,并通过携带和运输蛋白质,核酸和脂质等各种分子货物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EVs可传播毒性蛋白和运输调节病理进展的介质,且特定的刺激可以调节EVs的数量和...

Medcomm | 同济大学医学院郑加麟教授和夏骁寰研究员团队: 神经干/祖细胞衍生的细胞外囊泡:一种新的神经疾病治疗方法

2024-08-13
神经干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Neural stem ce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 NSC-EVs)是一种由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分泌的双层脂质膜囊泡。由于其独特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功能例如胞内循环释放作用时间长、生物稳定性良好、高穿透力和低免疫原性等特点,近年来受到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并有望成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新型药物。与亲本...

Pharmaceutics | 广州体育学院运动生物化学团队:外泌体作为骨相关疾病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进展

2024-08-13
骨相关疾病是人类现代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目前针对这些病理状态的临床治疗方法往往会导致并发症,且治疗效果有限。近十年关于细胞外囊泡的研究发现纳米治疗平台的发展提高了治疗效果。其中,外泌体的使用较为广泛,它可以由哺乳动物的多种细胞分泌,具有在细胞间运输蛋白质、脂质和基因等物质的能力,被认为是细胞通讯的重要媒介,参与了许多生物学过程。近年来,外泌体在骨组织工程研究中被用作药物传递载体来调节骨稳态。...

Composites Part B|上海大学苏佳灿/井莹莹/西安红会医院周凤金:骨靶向工程化细菌外囊泡递送siRNA改善骨质疏松

2024-08-12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最常见的骨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破坏。OP的常规药物治疗有很多副作用,包括生物利用度问题和毒性等问题,亟待需要新的治疗方法。基于RNAi的骨合成代谢基因疗法已被视为OP的潜在替代疗法,但由于缺乏特定的细胞靶向递送系统、半衰期短和穿透细胞膜的能力差,它受到了严重限制。细菌外囊泡(Bacterial extracellular ves...

​Phytomedicine |重庆理工大学刘建辉:大蒜来源的外泌体通过巨噬细胞-肝细胞串扰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肝功能失调

2024-08-12
肥胖是一种常见慢性代谢性疾病,也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和2型糖尿病等代谢紊乱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在肥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糖脂代谢紊乱不仅会引起肝脏炎症,还会导致肝功能异常以及其它代谢性疾病的形成。巨噬细胞作为脂肪组织中最主要的免疫细胞,其分泌的细胞因子是引起胰岛素抵抗和肝功能失调的重要因素,因此,调节巨噬细胞代谢重编...

Stem Cell Res Ther |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田卫东/郭淑娟:MSC-EVs在牙周再生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潜力

2024-08-12
牙周炎是一种高发的口腔疾病,损害牙周组织的硬组织和软组织,导致牙齿活动,甚至脱落。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独特特性使它们成为治疗牙周炎最有前途的新疗法。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MSCs在再生医学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旁分泌途径实现的,而不是在损伤部位直接增殖和分化。各种细胞释放被称为细胞外囊泡(EVs)的脂质封闭颗粒,其中富含生物活性物质。在牙周炎中,EVs在调节牙周组织细胞和免疫细胞的生物学功能以...

Nutrients | 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易华西教授团队:口服牛乳细胞外囊泡通过调节DMM小鼠肠道菌群延缓软骨退化

2024-08-09
随着世界老龄化社会程度的加剧,骨关节炎(OA)已经成为困扰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之一。OA是一种以软骨退化为主要病理特征的退行性疾病,可导致关节疼痛和功能丧失,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由于OA是一种不可逆病理性改变,结合老年人的特殊生理状态和生活习惯,利用特殊膳食补充剂预防或缓解OA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牛乳细胞外囊泡(mEVs)是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纳米颗粒,其特殊的磷脂双分子层结构保护了携带的活性物...

Nano Lett | 南京中医药大学科研团队发现日常服用柠檬汁防治肾结石的实验证据

2024-08-09
肾结石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发病率为10 ~ 15%。大多数患者平时并无明显异常,直到出现肾绞痛、排尿困难甚至尿血时才会发现。调查表明,约有40~75%的肾结石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腰部疼痛,约25%的患者需要住院手术治疗。肾结石常合并泌尿系统感染,一些前瞻性研究表明,肾结石患者罹患慢性肾病和终末期肾病的风险大大增加。高复发性和遗传性是肾结石的另一显著特征。据统计,肾结石患者最初结石发作的5年内复...

【Nat Nanotechnol】磁场驱动的外泌体靶向调节营养不良肌肉的免疫和代谢变化

2024-08-09
外泌体作为组织修复和再生的有前景的治疗手段,通过诱导适当的免疫反应来治疗营养不良病理。然而,操控外泌体以控制其生物分布并在体内靶向实现足够的治疗效果仍是一个重大挑战。近日,Nature Nanotechnology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通过开发一个外部可控的递送系统来克服这一限制,该系统用于经预处理的AnxA1肌外泌体(Exomyo)。通过将Exomyo固定在铁磁纳米管上,实现了控制Exomy...

NT J BIOL MACROMOL|天津医科大学万春晓、山东**医科大学韩敏研究团队:GelMA微针实现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

2024-08-08
脑缺血是中风的主要原因,约占所有脑血管意外的80%。脑缺血会触发急性神经炎症反应,这种反应会加剧缺血性脑损伤,并形成有害的循环。在脑缺血后,小胶质细胞迅速迁移到损伤部位,通过产生炎症细胞因子和细胞毒性物质加剧脑组织损伤。因此,抑制小胶质细胞释放促炎因子成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关键策略。近期,天津医科大学万春晓、山东**医科大学韩敏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结合了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Nature】低温电子断层扫描解析AD患者大脑内的β-amyloid和tau结构及其细胞外囊泡组成

2024-08-08
大多数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一个定义性病理特征是蛋白质组装成淀粉样蛋白,形成疾病特异性结构。在阿尔茨海默病中,这表现为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的沉积,其具有疾病特异性的构象。人脑中淀粉样蛋白的原位结构尚不清楚。近期,Nature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使用低温荧光显微镜定位的低温切片、低温聚焦离子束扫描电子显微镜切片和低温电子断层扫描,确定了一个死后阿尔茨海默病捐赠者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和tau病理...

CELL COMMUN SIGNAL|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干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卒中的创新疗法

2024-08-08
脑卒中是全球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是最常见的类型。尽管再灌注治疗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其有限的治疗时间窗和相关风险依然突出,开发新型治疗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干细胞衍生的细胞外囊泡(EVs)由于其调节AIS后微环境、促进神经保护和修复的能力,成为一种有前景的治疗策略。近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科/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国家老年疾病临床研究中心的宋加昊硕士研究生...

ADV HEALTHC MATER | 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赵婧团队: 一种多功能设计,可用于疾病诊断中循环细胞外囊泡的分析技术

2024-08-07
细胞外囊泡(EVs)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在液体活检中潜力巨大。近日,来自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赵婧团队的研究者建立了一种基于磷脂酰丝氨酸多肽配体识别EVs脂质的通用平台,满足“多功能”的EVs分析需求,并通过电化学传感方法实现量化心肌梗死患者血液样本中的CD172a阳性EV与乳腺癌患者血液样本中的PD-L1阳性EV,证明了循环EVs在这些疾病的诊断中具有更好的预后价值。该成...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南方医科大/华南理工:超分子混合水凝胶递送IL-1β刺激外泌体靶向神经炎症

2024-08-07
脑卒中是世界上人口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也是中国人口的主要死亡原因。大多数缺血性脑卒中都会发生自发或溶栓治疗后诱导的再灌注,这导致更严重的继发性脑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即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修复脑缺血再灌注后的损伤。从早期的发病急性期到受损脑组织修复和血管再生,神经炎症伴随着脑I/R损伤的全过程, 因此被认为是脑I/R损伤...

【综述】Life Sciences|山东大学药学院王凤山、张新科团队:规模化生产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面临的挑战及相应的策略

2024-08-07
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多能干细胞,具有强大的分化潜能,以及自我复制、支持造血、定向迁移、免疫调节、组织器官损伤修复的能力。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主要是通过旁分泌途径发挥作用,而不是通过细胞分化或融合途径拯救受损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显示出与其亲本细胞相似的治疗效果,基于外泌体的无细胞疗法以其天然的优势成为再生医学领域的一颗新星。与间充质干细胞相比,外泌体可以避免干细胞疗法潜...

J Control Release丨山药中的外泌体样囊泡刺激成骨细胞形成并预防骨质疏松

2024-08-06
植物释放外泌体样纳米囊泡(PENs)含有miRNA、生物活性脂质、mRNA和蛋白质,可发挥抗氧化、抗炎和组织再生活性。据报道,从山药中提取的物质可以促进骨再生中的成骨细胞生长,从而防止骨质疏松症中的骨质脆弱。来自韩国安东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山药衍生的外泌体样纳米泡(YNVs)在卵巢切除(OVX)诱导的骨质疏松小鼠中,具有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和矿化、促进骨再生的有益作用。相关内容以“Yam-d...

Front Immunol |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尿外泌体tsRNAs作为狼疮性肾炎诊断和预测的新标志物

2024-08-06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典型的累及患者全身多器官的自身免疫病,而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SLE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约有60%的SLE患者会发展为LN,甚至发展为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 ESRD)。目前,肾穿刺活检是LN诊断的金标准,但该检查技术难度大且易造...

Nat Rev Mol Cell Biol:细胞外囊泡生物发生和货物选择的特定环境调节

2024-08-06
为了协调、适应和响应生物信号,细胞将特定信息传递给其他细胞。细胞间通讯的一个重要方面涉及将分子分泌到细胞外空间。几十年来,如何选择这些分子进行分泌一直是膜运输领域的一个基本问题。最近,细胞外囊泡(EV)被认为是细胞间通讯的关键参与者,它不仅携带膜蛋白和脂质,还携带RNA、胞质蛋白和其他信号分子到受体细胞。近年来,大量脂质组学、蛋白质组学和RNA测序研究表明,EV货物成分因供体细胞类型、代谢和...

Acta Biomater | 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颜瑞健/冯刚:载重组Yap1血小板来源外泌体增强TSPCs干性促进肌腱再生

2024-08-05
肌腱干/祖细胞(TSPCs)是维持肌腱稳态和介导肌腱再生的主要细胞。从个体年轻到衰老的过程中TSPCs不可避免地老化,包括自我更新、迁移和成腱分化能力在内的干细胞功能障碍导致肌腱损伤后愈合不佳和功能受限,这也是目前肌腱干细胞治疗中的重点。为了促进肌腱功能性再生,诱导衰老TSPCs的年轻化具有巨大的潜力。近日,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颜瑞健副主任医师、冯刚教授和何荣新主任团队在Acta Bioma...

Mol Ther丨靶向细胞外囊泡的生物发生机制进行工程化改造和治疗货物装载

2024-08-05
细胞外囊泡(EV)在各种疾病中的诊断和治疗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些天然纳米颗粒受益于良好的安全性和独特的生物分布能力,比人工合成的其他治疗载体在药物传递上更具有优势。然而EV的广泛使用受到技术缺陷和生物学知识差距的限制,这些缺陷未能揭示它们的异质性,因此深入了解其生物成因对于释放EV全部治疗潜力至关重要。来自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综述,总结了各类EV亚型的特征及货物分选机制,并提出...

Adv. Healthcare Mater | 上海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苏佳灿教授课题组发表重要综述文章:骨靶向外泌体的策略及应用

2024-08-05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骨科疾病日益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社会问题。外泌体作为天然细胞产物,因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屏障穿透性和治疗效果,已被用于治疗骨科疾病。经修饰的外泌体显示出强大的骨靶向能力,可以提高疗效并避免系统性副作用,成为临床上治疗骨科疾病的潜在方法。2023年3月7日,上海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苏佳灿教授研究团队在中科院1区杂志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

Nature子刊:缺乏雌激素受体α的心脏分泌的EVs参与诱导雌性小鼠肥胖

2024-08-02
雌激素受体α(ERα)失调与代谢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有关。近日,发表在Nature Cardiovascular Research杂志上的一篇报道通过生成并表征心肌细胞ERα特异性敲除(ERα HKO)小鼠,以评估ERα在心脏中的作用。最引人注目的表型是雌性ERα HKO小鼠肥胖,而雄性ERα HKO小鼠不会。雌性ERα HKO小鼠表现出心脏功能障碍、轻度葡萄糖和胰岛素不耐受以及骨骼肌和白色...

J Invest Dermatol∣华中科技大学刘卫团队:共生皮肤微生物胞外囊泡通过重建皮肤稳态来缓解特应性皮炎的皮肤炎症

2024-08-02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皮肤病,其临床特征为反复出现的红斑、干燥皮肤和瘙痒,并伴有皮肤感染增加的风险。AD发病涉及多种因素,包括表皮屏障损伤、免疫功能紊乱和皮肤微生物失调等。AD患者皮肤微生物失调主要表现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丰度上升和表皮葡萄球菌丰度降低。高丰度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皮肤屏障功能缺陷、抗菌肽表达水平下降、TH2型淋巴细胞倾斜和过敏反应增加。与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多种信号通...

Aging Dis丨病原体诱导树突状细胞分泌外泌体促进旁分泌性免疫衰老

2024-08-02
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长,与高龄相关的慢性骨退行性疾病变得更加普遍和严重。牙周炎(PD)在65岁及以上的美国人中患病率上升到70.1%,并与帕金森病与其他衰老相关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有关,这些疾病具有更严重的死亡率和发病率,但细胞和生物学机制尚不清楚。来自美国奥古斯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小鼠树突状细胞(DC)和T细胞易受免疫衰老的影响,病原体牙龈卟啉单胞菌(PG)侵入DC...

【综述】柳叶刀子刊:针对新冠开发ACE2衍生物(如细胞外囊泡)的进展

2024-08-01
COVID-19大流行是对人类生活的重大挑战。SARS-CoV-2是病原体,可以通过气溶胶和呼吸道飞沫传播——呼吸道传播是主要模式——赋予病毒广泛的传播能力。COVID-19仍然对人类福祉构成威胁以及不可否认的医疗保健负担。在SARS-CoV-2进入人体细胞之前对其进行中和是降低因病毒渗入肺部而导致的死亡率的合理目标选择。众所周知,疫苗诱导的免疫力在预防COVID-19传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

Pharmacol Ther|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何勇:免疫细胞及其衍生的富含miRNA的细胞外囊泡在NAFLD中的研究进展

2024-08-0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以肝脏脂质聚集为主要特征伴随炎症或纤维化的一类慢性广谱肝脏疾病,包括单纯性脂肪变性(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目前全球约32.4%的人口深受其困扰,是全球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NAFLD发病机理复杂多样,肥胖、胰岛素抵抗、肠道菌群失调等都参与NAFLD的发生发展。尽管日常饮食管理和增强运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单纯性脂...

Adv Healthc Mater丨灌注生物反应器结合3D打印支架培养间充质干细胞提高细胞外囊泡产量

2024-08-01
细胞外囊泡(EVs)被认为是多种疾病中有前途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传递载体。然而,成功的临床转化取决于可扩展的生物制造方法的发展,特别是对于EV中的低水平货物,可能需要大剂量才能在某些疾病应用中获得临床收益。来自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3D打印支架-灌注生物反应器系统,这种特殊的生物反应器装置可以增加骨髓源性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泌EV的产量,同时保持促血管生成的生物活性,有效地提高EV...

Science Advances | 温医大眼视光刘飞团队:通过泪液构建细胞外囊泡相互作用网络

2024-07-31
细胞外囊泡(EVs)可从几乎所有组织和细胞脱落,通过循环体液在细胞间传递信号和效应分子,是医学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来源。目前,EVs主要分为来自核内体的外泌体(30-150 nm),自质膜出芽形成的微囊泡(150-1000 nm),以及凋亡过程中释放的凋亡小体(200-5000 nm)。尽管EV亚群均具质脂质双层结构,但包括蛋白质、RNA和代谢物在内的货物会被选择性地包装到EV亚群中,并在胞间通...

Theranostics | 海军医科大学:工程化间充质干细胞衍生的细胞外囊泡---对抗阿尔茨海默病的多功能武器

2024-07-31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根据目前的估计,65岁以上的人中约有11%患有AD, 85岁以上的人中这一比例上升到42%。然而,目前还没有能够减缓或阻止AD进展的有效治疗方法。此外,合成分子组成的AD靶向药物在生物降解、清除、免疫反应和神经毒性方面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MSC-EVs)是重要的细胞间通信介质,由于其生物相容性、多功...

Nat Commun丨外泌体分泌机制的新发现:磷脂酰肌醇开关引导外泌体释放

2024-07-31
在细胞间通讯中,外泌体(Exosomes)作为一种高效的传递信息的方式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它们被牵涉到多种病理生理条件,从肿瘤免疫逃避到神经退行性疾病。然而,尽管外泌体在不同领域引发了极大的兴趣,但对其分泌机制的基本细胞生物学理解仍然不足。近日,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郭巍教授课题组的研究人员发现,磷脂酰肌醇开关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磷脂酰肌醇-3-磷酸(PI(3)P)被顺序转化为磷...

<综述>Ageing Res Rev︱大连医科大学李忠海团队阐述细胞外囊泡治疗椎间盘退变的研究进展

2024-07-30
目前,腰痛(LBP)是全球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给患者带来疾病和痛苦的同时,也给个人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椎间盘退变(IDD)与LBP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全球老龄化趋势的加剧,IDD 诱发的LBP发病率居高不下,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和医疗问题。目前传统治疗手段无法从根本上抑制或逆转IDD的进展,因此研究IDD的发病机制及其预防和治疗措施有着重大的社会需求及意义。近年来,细胞外囊泡(EV...

COMPOS PART B-ENG | 苏佳灿/施忠民/张浩/张文财:骨靶向工程化益生菌外囊泡递送miRNA改善骨质疏松症

2024-07-30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全身性骨病,其特征是骨微观结构破坏和骨密度降低。目前治疗OP的药物缺乏骨靶向能力,生物利用度低且具有长期毒性。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的靶向治疗策略。肠道微生物在OP的发病机制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微生物与骨骼的通讯可能不涉及直接的细胞接触。细菌外囊泡(Bacterial extracellular vesicles,BEV)具有独特的纳...

Cancer Metastasis Rev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雷建勇团队:癌症进展中的组织源性细胞外囊泡:机制、作用和潜在应用

2024-07-30
细胞外小囊泡(EVs)自1956年以来在多项研究中被观察到,其表面覆盖有磷脂膜,包含供体细胞的胞质。根据获取分离方式差异,EVs可以被分为细胞培养衍生的EVs、体液衍生的EVs和组织衍生的EVs(Ti-EVs)。以往的EVs研究主要集中在前两种类型,但针对Ti-EVs在肿瘤领域的研究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023年10月18日,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甲状腺外科的雷建勇团队,在国际期刊Cancer...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曹晓沧/姜葵/南开大学李宗金/细胞产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韩之波:铁死亡是外泌体参与多种疾病过程中的新宠

2024-07-29
铁死亡作为一种新近被发现的细胞死亡形式参与了多种疾病过程。外泌体疗法是一种具有良好临床应用前景的治疗手段,因其低免疫原性、低毒性和高穿透生物屏障的能力而受到广泛关注。最新研究数据也表明:外泌体具有通过调控受损细胞中的铁死亡进而影响多种疾病过程的能力。因此,针对炎症、免疫和其他相关疾病对外泌体和铁死亡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全面研究,将进一步拓宽外泌体介导的铁死亡调控在各种疾病领域的应用范围。2024...

<系统综述>| 山东省妇幼保健院妇女儿童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张林团队:工程化外泌体对治疗性药物的封装和评估

2024-07-29
近日,山东省妇幼保健院妇女儿童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张林团队在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中科院医学类TOP期刊)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EDICINE(中科院医学类TOP期刊)上针对外泌体的工程化制备、载药以及载药效果评价发表系统性综述,相关文章旨在回顾工程化外泌体的制备方法和载药手段,着重关注载药外泌体的效果评价,系统总结...

Stem Cell Res Ther | 香港城市大学张亮:高渗透压诱导产生的线粒体细胞外囊泡(MEVs)促进脂肪细胞去分化

2024-07-29
脂肪细胞是机体重要的能量储存单位,同时也是调节全身代谢的关键内分泌来源。近年来,研究发现脂肪细胞在脂肪形成后并不保持在终末分化的静态阶段。相反,成熟的脂肪细胞表现出高度的可塑性,可以恢复到多能祖细胞样状态,该过程被称为脂肪细胞去分化,并已有多篇研究报道在体外和体内均广泛观察到脂肪细胞去分化过程。因此了解脂肪细胞分化/去分化平衡是有效预防/治疗肥胖及相关疾病的关键,然而脂肪细胞去分化过程的分子...

Exp Neurol |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BMSC外泌体恢复溶酶体功能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减轻ALP功能障碍

2024-07-26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CIRI)后病理生理过程十分复杂,其中错误折叠蛋白质以及损伤细胞器的积累是导致神经元死亡的重要原因,而自噬溶酶体通路(the autophagy-lysosomal pathway,ALP)是神经元清除长期错误折叠蛋白质、损伤细胞器从而维持细胞稳态的重要途径。近日,来自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的研究人员报...

J Nanobiotechnology|复旦大学赵静/沙先谊:外泌体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鼻脑递送miRNA抑制神经元脱铁性贫血

2024-07-26
缺血性脑卒中(IS)血管再通后脑损伤继续发展的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I/R)。I/R进一步诱导脑中各种类型的细胞死亡。铁死亡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死亡类型,而抗铁死亡疗法在IS中展现出前景,但铁死亡抑制剂只能通过局部立体定向注射或静脉注射递送到大脑。因此,有必要探索一种可以通过鼻腔递送到大脑的抗铁死亡药物,这对于临床应用具有很大价值。作为细胞释放的载体,外泌体(Exo)在细胞间相互作用中起着...

ADV HEALTHC MATER | 空军军医大学金岩/金钫/隋秉东:干细胞聚合体释放细胞外囊泡改善糖尿病皮肤缺损愈合

2024-07-26
糖尿病患者皮肤受损后伤口难以愈合,致残、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治疗预后。然而,目前临床上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受持续的高血糖和炎症环境影响,血管生成能力受损是糖尿病伤口难愈的重要因素。如何提高糖尿病环境下皮肤的血管生成能力从而促进伤口愈合是有前景的研究方向。近日,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金岩教授、金钫教授、隋秉东副教授课题组在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杂...

Adv. Healthcare Mater | 北京理工大学黄利利课题组:基于细胞的生物材料用于COVID-19的预防和治疗

2024-07-25
SARS-CoV-2作为COVID-19疾病的病原体,对全球人类健康、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目前,全球感染SARS-CoV-2的人数已超过7.5亿,且有近700万人死于SARS-CoV-2引起的COVID-19。为了应对COVID-19,大量相关的疫苗和药物进行临床测试阶段,且其中一些已获准用于COVID-19的预防和治疗。但它们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有待提高。例如,已开发用于CO...

PNAS丨磷脂酰丝氨酸阳性的细胞外囊泡促进CD8+ T细胞功能

2024-07-25
CD8+ T细胞对于清除病毒感染至关重要。在急性期,促炎条件增加循环磷脂酰丝氨酸(PS)阳性的细胞外囊泡(EV)的数量。这些EV尤其与CD8+ T细胞相互作用,然而尚不清楚它们是否能积极调节CD8+ T细胞的反应。来自德国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慕尼黑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方法,能够识别和表征体内自然发生的EV的细胞结合情况,发现激活的效应T细胞,而不是初始T细胞,在病毒感染期间广泛参与E...

JEV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敬平团队:富含线粒体组分的细胞外囊泡(MitoEVs):疾病发生和治疗中的新兴角色

2024-07-25
线粒体是细胞能量代谢和信号传导的中心,在调控物质和能量代谢、氧化还原状态、信号传递和细胞存活与死亡等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虽然线粒体被认为是调控免疫反应、炎症和组织再生的重要细胞器,但在体内生理或疾病状态下细胞/器官间的线粒体功能调控机制尚不清楚,这阻碍了靶向线粒体的疾病治疗策略研究。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线粒体组分包括线粒体DNA,线粒体RNA,线粒体蛋白和线粒体片段等广泛存在于特定细胞外囊...

<综述> Materials Today Bio | 北京农学院王相国副教授课题组:外泌体是生殖发育过程的新调节因子

2024-07-24
外泌体(Exosome)是细胞外囊泡(EVs)三种亚型之一,其直径约为30-150nm,密度为1.13-1.19g/mL。外泌体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可被大多数类型细胞释放并在体液中循环。外泌体内部包含着其来源细胞的产生的脂质、蛋白质、mRNA、miRNA和DNA等物质,在免疫反应、细胞程序性死亡、细胞间的物质传递与信息交流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众所周知,生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调节过程,从卵子和精...

JEV背靠背|清华大学尹航课题组报道外泌体在天然免疫信号通路中的调控机制

2024-07-24
天然免疫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体内的非特异性免疫系统,是宿主抵御微生物入侵的**道防线。天然免疫受体通过与来自病原体的配体相结合,发挥免疫响应以快速应对感染。这些信号通路的精准响应对于感染后的机体至关重要,激活异常将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甚至脓毒症等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因此天然免疫信号调控机制的研究及调控剂的开发对于疾病治疗十分重要。细胞外囊泡(Extracel...

Stem Cell Res Ther |昆明理工大学司维:围产组织MSC来源外泌体通过调节 Treg细胞和肠道菌群缓解小鼠结肠炎

2024-07-24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具有独特的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免疫调节和旁分泌的功能。MSC分泌的外泌体(Exosomes)被认为是细胞间通信的中心媒介,具有较高的归巢效率和较低的致瘤风险,因此在许多疾病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潜力。研究表明不同组织来源的MSC具有异质性,但是其分泌的外泌体是否存在功能差异尚待解析。结肠炎的发生和发展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但...

Analytical Chemistry | 湖北中医药大学检验学院张国军教授团队: 阿尔茨海默病诊断新方法

2024-07-23
阿尔茨海默症(AD)是最常见的一种痴呆类型,患病率超过60%,是本世纪负担最重,最具破坏性和最致命的疾病之一。Aβ42是AD的核心生物标志物,脑脊液(CSF) Aβ42的检测在临床早期即可对AD患者进行有效诊断,然而脑脊液分析受限于侵入性的腰椎穿刺取样,不适于广泛应用。虽然目前已经有大量基于ELISA,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以及各类生物传感器的检测方法被报道用于直接检测血清或血浆中的Aβ42,...

J Nanobiotechnology|华中科技大学安然/王介聪:内皮细胞外泌体Lnc NEAT1通过调节巨噬细胞极化促进骨再生

2024-07-23
骨缺损的修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缺损处的免疫炎症反应与新骨再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巨噬细胞在免疫炎症反应过程中十分重要。外泌体是细胞间传递信息的信使,其中的LncRNA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衍生的外泌体中LncRNA调节巨噬细胞极化,促进骨修复的潜在机制尚不明确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整形外科安然、王介聪教授团队在期刊Journa...

Front Bioeng Biotechnol|大连医科大/辽宁省计划生育科学研究院:间充质干细胞的外泌体—骨再生的重要活性成分

2024-07-23
骨的缺损和修复是目前修复重建外科常见却难以解决的问题,不同原因造成的不同大小的骨组织缺损为患者带来功能局限和外观畸形。间充质干细胞(MSC)作为近年来再生领域的重大热点,被广泛应用于骨组织再生的各种研究中,而大量研究表明MSC的骨再生作用可以通过外泌体传递的信息来实现。虽然目前其成骨机制仍未明晰,但可以明确的是,MSC-Exos能够直接或间接的支持骨再生的作用。它可直接作用于各种与成骨相关的...

Mol Ther|新乡医学院林俊堂教授团队:细胞外囊泡传递的miR-671-5p通过调节AAK1/NF-κB轴缓解肺部炎症和损伤

2024-07-22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及其临床表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一种急性、严重的炎症性肺损伤,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且多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随着近几年新冠病毒的全球大流行,ARDS的患病率也同步上升,并且临床发现新冠相关的ARDS死亡率更高。更重要的是,ALI在病理生理学和治疗方面...

Microsystems & Nanoengineering|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青川教授:外泌体治疗中细胞的动态纳米力学信号表征

2024-07-22
近年来,基于干细胞衍生外泌体的无细胞疗法,消除了干细胞疗法由于免疫原性和致瘤潜能带来的风险,为修复受损组织以及各种疾病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方案,但是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实验来快速表征其治疗效果。尽管外泌体的治疗潜力已经得到验证,但是关于其治疗效果的评估仍然没有确定的标准。快速量化外泌体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推进临床应用的速度,深入了解其治疗机制。近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青川教授团队和安医生殖医学...

J Nutr Biochem | 华中科技大学姚平/唐玉涵课题组:自噬和外泌体协同介导槲皮素对酒精性肝病的保护作用

2024-07-22
酒精性肝病是由慢性酒精滥用引起的一种慢性肝病,在发达国家仍然是危及生命的肝脏疾病的首要原因。槲皮素作为一种广泛存在于水果和叶类蔬菜中的膳食类黄酮,具有抗氧化和抗炎活性。既往研究发现自噬和外泌体参与了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且槲皮素对于酒精性肝病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但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日,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姚平/唐玉涵课题组在J Nutr Biochem上发表了题为“Autopha...

Pharmaceutics|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研究院 安文林实验室团队:大规模分离制备具有皮肤护理功效的牛奶外泌体

2024-07-19
中国生物研究院安文林实验室团队于2024年7月11日在Pharmaceutics期刊上发表了题为“Large-Scale Isolation of Milk Exosomes for Skincar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采用切向流过滤技术,成功实现了牛奶外泌体大规模制备,获得了高纯度的牛奶外泌体。研究结果表明,牛奶外泌体不仅安全无毒性,还能被皮肤角质细胞有效吸收,并在在动物实验中展现出有...

Small Methods|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渠凤丽研究员团队:利用核酸适体增强外泌体以实现精准治疗诊断

2024-07-19
外泌体(Exosomes)是一类直径在30-150纳米之间的细胞外囊泡。不同于通过细胞质膜出芽形成的微囊泡和大囊泡,外泌体是细胞内多囊泡体(multivesicular bodies, MVBs)与质膜融合后释放的内腔囊泡。外泌体由细胞分泌后在血液、尿液、腹水和泪液等体液中循环,最后作用于靶细胞,是细胞通讯和信号传递的重要介质。外泌体携带了亲本细胞赋予的特殊“活性物质”,且极易穿过微小血管和...

ADV HEALTHC MATER|上海市口腔医院刘月华/复旦大学陈新:通过包载多样化丝蛋白可注射水凝胶免疫调节EV增强组织再生

2024-07-19
间充质干细胞源性胞外囊泡(MSC-EVs)在组织再生中的重要作用已被普遍认可。细胞外囊泡(EVs)具有普遍的异质性,其包裹的内容物及其功能继承于亲代细胞。基于干细胞的炎症记忆,对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免疫刺激可增强其免疫调节功能,进而推测免疫刺激的MSC-EVs也有更强的免疫调节功能。近期,上海市口腔医院刘月华教授团队联合复旦大学陈新教授团队在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

ACS Nano|军事医学研究院郑爱萍教授团队:仿生病毒的细胞外囊泡疫苗通过免疫招募增强系统和黏膜免疫反应

2024-07-18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COVID-19)爆发以来,人类为对抗病毒做出了巨大努力,研发的疫苗成功降低了重症和死亡率,然而却无法遏制病毒传播且对变异株的保护效果不佳。新冠病毒(SARS-CoV-2)表现出免疫学逃逸和解剖逃逸特性。随着变异株的持续出现,这些变异不仅能够逃避由先前的自然感染或疫苗接种产生的保护性抗体,而且由于人类呼吸道中的抗体水平远低于外周血液中的抗体水平,导致病毒能在其初始部位感染和...

【Adv Mater】细胞外囊泡的免疫原性

2024-07-18
细胞外囊泡(EVs),包括外泌体和胞吐体,是细胞来源的纳米/微米级单层或多层膜结构。EVs含有生物活性货物,如核酸、脂质、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在细胞间通信中起关键作用。EVs的生物活性货物使其成为各种疾病的有前途的治疗剂。此外,EVs的表面介导体内运输和特定位点递送,使EVs可以作为小分子和生物药物的药物递送系统。理想的EVs治疗和/或药物递送系统应具备以下属性:i)在给药前和暴露于生物环境...

沈阳农业大学李斌教授健康食品营养与创制团队:乳源细胞外囊泡——**潜力的食源纳米递送系统

2024-07-18
天然果蔬中花色苷(ACN)在维持稳定性和口服生物利用度方面存在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因此,开发一种新的基于ACN的递送系统是世界范围内的需求。细胞外囊泡(EV)是从细胞中自然释放的颗粒,有可能作为药物递送载体。近期,沈阳农业大学李斌教授团队先后在Annual Review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期刊和Food Chemistry期刊上发表题...

Int J Nanomedicine|山西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许珂团队:创新性诊断与治疗方式: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工程化外泌体

2024-07-17
外泌体是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中的一类,是细胞在静息或应激状态下释放到胞外的脂质双层膜囊泡。外泌体的组成物质十分丰富,其生物学功能具有多样性。外泌体通过多种复杂的机制实现其抗炎作用,包括分泌抗炎蛋白质和细胞因子、调控基因表达、影响免疫细胞功能以及清除细胞垃圾和减轻氧化应激等。外泌体还能够调节免疫细胞的分化和功能,例如促进抗炎性T细胞的生成,抑制炎症...

Theranostics |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廖立/田卫东教授团队: 发现干细胞源性凋亡囊泡治疗骨质疏松的分子机制

2024-07-17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不断增高,严重影响老年人群的身体健康。目前,大多数一线抗骨质疏松药物都是抑制骨吸收的抗分解代谢药物,但是单纯抑制骨吸收无法有效恢复生理性的骨改建平衡,急需研发新型的促骨形成药物。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因其自我更新、多谱系分化和免疫调节等特性,已作为细胞治疗策略广泛应用于骨组织再生和退行性骨疾病治疗...

毕生之研x玻得理实验室x上海交大:具有“防御-修复”双重效果的油橄榄叶外泌体样纳米囊泡水凝胶敷料在抵御皮肤光老化中的应用

2024-07-17
紫外线引起的光老化是皮肤衰老的主要原因。现有抵抗光老化的策略十分单一,仅聚焦在前期的防晒或者受损后的皮肤修复,对于光老化缺乏一个整体的治疗策略,无法真正意义上地打破光老化的恶性循环。近日,毕生之研x玻得理联合实验室与上海交通大学肿瘤、衰老与血液学国际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国际知名杂志Materials Today Bio (IF=8.7, 中科院一区top)上发表了题为“Olea europae...

Adv Mater|中山大学陈红波/程芳/南方医科大学孙其鹏:活性氧响应型多功能融合胞外纳米囊泡治疗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

2024-07-16
心脏移植为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提供了挽救生命的治疗;然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和随后的免疫反应仍然是重大挑战。目前的治疗主要针对适应性免疫,但解决IRI和固有免疫激活的方案有限。近日,中山大学陈红波/程芳教授团队,联合南方医科大学孙其鹏教授,在Advanced Materials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Reactive Oxygen S...

J Nanobiotechnology|同济大学朱鸿明团队:EVs递送Gstm2 mRNA改善皮肤衰老、促进损伤修复

2024-07-16
皮肤是人体**的器官,是机体抵抗外界环境刺激的**道防线。随着年龄增长和环境因素刺激,皮肤的修复再生功能逐渐“失灵”,出现衰老。皮肤衰老不但会引起色素沉积、皱纹等外观变化,还会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减弱,增加皮肤、免疫等相关疾病的发病风险。因此,伴随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开发针对衰老皮肤的损伤修复疗法迫在眉睫。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是由细胞分泌的、携带多种...

J Nanobiotechnology | 江苏大学钱晖/附属武进医院金建华:MSC衍生的细胞外囊泡对抗糖尿病肾病纤维化的机制

2024-07-16
糖尿病肾病(DKD)是一种慢性肾脏疾病,以持续高血糖引起的进行性肾脏纤维化为特征。DKD中纤维化的发展决定了患者的预后,目前治疗主要以抗纤维化改善肾功能延缓病程为主。免疫炎症反应在DKD中扮演重要角色,而巨噬细胞是肾间质内中重要的免疫细胞,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保护或毒性双重角色,可能参与肾间质纤维化进展。同时,间充质干细胞小细胞外囊泡(MSC-sEV)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作用,对肾损伤的保护作用也...

JEV|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再生医学中心叶青松:一种新的牙髓干细胞人工细胞来源的囊泡亚型,与外泌体相比具有生物等效性且更高的获取效率

2024-07-15
近年来,源自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 DPSC)的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在多种疾病模型中展现出了**的治疗效果。然而,EVs的传统的提取方法存在效率低下、成本高昂等问题。在高速离心力下,可能对外泌体囊泡造成机械损伤,损害其生物活性和形态完整性,难以满足临床治疗的实际需求。因此为了提高外泌体的提取效率,同时保持其生...

Talanta|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李明虓研究员团队:基于硅纳米线场效应晶体管生物传感器的外泌体膜蛋白分析

2024-07-15
外泌体是具有磷脂双分子层膜结构的细胞外囊泡亚群之一,其表面富含多种蛋白质,如四跨膜蛋白、热休克蛋白、生物合成蛋白等。这些膜蛋白提供了大量稳定的亲代细胞信息,在临床诊断中表现出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成为疾病诊断和预后的外泌体重要生物标志物。然而,外泌体膜蛋白的检测仍面临灵敏度低、依赖复杂系统等挑战。基于硅纳米线场效应晶体管的生物传感器(Si-NW Bio-FET)具有响应快速、灵敏度高、无标记...

Cell Commun Signal|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刘必成和王彬教授团队发现:巨噬细胞外泌体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新机制

2024-07-15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改变,慢性肾脏疾病(CKD)患病率越来越高,约占成人的10%。近年来研究发现,肾脏细胞加速衰老是CKD进展的重要原因。在肾脏固有细胞中,肾小管上皮细胞(TECs)占总数90%以上,最有可能发生衰老表型转化。然而,CKD患者TECs细胞衰老的潜在机制尚不清楚。近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肾内科刘必成和王彬教授团队在Cell Communication and Signal...

Int J Biol Macromol|华北理工大学孙红/车鹏程/天津大学李俊杰:一种可注射外泌体透明质酸聚赖氨酸水凝胶修复心脏

2024-07-12
心血管疾病是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是最常见的疾病。冠状动脉长期缺血缺氧会导致心肌坏死,可引起心律失常、动脉瘤、心脏破裂等并发症,最终导致心力衰竭,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研究表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s)在损伤后的组织修复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Small|吉林大学王晓峰/邢述团队:用于同时富集和检测外泌体的磁性Ti3C2MXene纳米平台

2024-07-12
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磷脂双层纳米囊泡,能够反映亲本细胞病理状态,同时参与许多病理过程。由于肿瘤在生成过程中会大量分泌外泌体,因此,外泌体可作为一种肿瘤诊断、治疗和监测的生物标志物。但因其存在于复杂的生物样本中,临床上很难对外泌体进行富集与检测。吉林大学物理学院新型电池物理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王晓峰教授和生命科学学院爱德蒙德·费舍尔细胞信号转导实验室邢述教授团队在Small杂志上发表题为“Ap...

Theranostics|苏州大学李杨欣教授团队揭示外泌体中circASXL1通过促进核糖体新生来促进心肌修复

2024-07-12
随着现代生活习惯的改变,熬夜等不良生活行为加重了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MI)的发病率,并且发病群体趋于年轻化,严重危害生命健康。成年哺乳动物心肌细胞(Cardiomyocytes, CMs)再生能力有限,是目前临床治疗心肌损伤的难题。通过提高CDK6和DNA含量来促进心肌细胞细胞周期再进入的方式虽能促进CMs再生,但由于缺乏正确的胞质分裂导致产生双核CMs。...

J Nanobiotechnol|中国中医科学院张治国团队:脂肪干细胞外泌体负载淫羊藿苷通过调节巨噬细胞极化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

2024-07-11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疾病,以滑膜炎和软骨破坏为特征。滑膜组织中促炎症性巨噬细胞(M1型)与抗炎症性巨噬细胞(M2型)之间的失衡,引发炎症反应,加剧关节破坏,是RA的病理机制之一。虽然目前的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但不良反应明显,急需新的治疗手段。淫羊藿苷(ICA)是中药淫羊藿的主要活性成分,广泛用于治疗RA及其他骨关节疾病。研究表明,ICA能够调节多种信号通路,抑制炎症...

Cell Rep|张根生/蔡志坚/朱峰/冯华军:吞噬MRSA后肺泡巨噬细胞分泌的EVs促进MRSA肺炎发生发展新机制

2024-07-11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一种医院获得性和社区相关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体,目前MRSA肺炎仍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是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威胁之一。探究MRSA肺炎的内在机制是开发有效防治其发生发展策略的关键所在。胞外囊泡(EVs)是一类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皆可向外分泌的纳米级别颗粒,是细胞间通讯的重要载体,其不仅可由正常细胞所分泌,病原微生物及病理状态的细胞同样会向外分泌EVs。在M...

Biomed Pharmacother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李真团队揭示了内皮祖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的分子机制

2024-07-11
血管新生对于缺血性疾病组织修复起到关键作用。内皮祖细胞来源的外泌体 (EPC-Exos) 被证实具有类似内皮祖细胞的治疗作用,但其改善血管新生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李真团队在ELSEVIER旗下专业学术期刊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 (中科院药理学1区)上发表题为“Exosomal hsa_circ_0093884 derived fro...

JEV|广州实验室徐涛院士/李总红团队:利用优化后的非对称场流分离(AF4)与超速离心联合使用,全面剖析血液细胞外囊泡形态与构成

2024-07-10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因其在细胞间通信中的关键作用和作为潜在疾病生物标志物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备受关注。然而,从血液样本中分离EVs的过程常受到大量血浆蛋白的干扰,这对后续的生化分析带来了挑战。近日,广州实验室徐涛院士/李总红团队在国际细胞外囊泡学会(ISEV)官方权威期刊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IF=1...

Microsystems & Nanoengineering|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青川教授:外泌体治疗中细胞的动态纳米力学信号表征

2024-07-10
近年来,基于干细胞衍生外泌体的无细胞疗法,消除了干细胞疗法由于免疫原性和致瘤潜能带来的风险,为修复受损组织以及各种疾病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方案,但是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实验来快速表征其治疗效果。尽管外泌体的治疗潜力已经得到验证,但是关于其治疗效果的评估仍然没有确定的标准。快速量化外泌体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推进临床应用的速度,深入了解其治疗机制。近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青川教授团队和安医生殖医学...

Stem cell Res Ther|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文川教授团队:MSC-EVs通过调节T/B细胞应答减轻狼疮肾炎

2024-07-10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复杂的多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肾脏,导致狼疮性肾炎(LN),这严重影响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传统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虽有一定疗效,但无法有效防止SLE复发,且长期使用副作用显著。因此,研发高效且副作用少的新疗法成为临床治疗的一个重要挑战。SLE的发病机制涉及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异常激活与失衡。近年来,人脐带间充质...

Theranostics|中国生物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干细胞来源的EVs对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脑卒中的治疗干预

2024-07-09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增加,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率正在逐年上升。最近,干细胞疗法因其方便的来源、侵入性小和定向分化的能力而备受关注。然而,目前还存在一些缺点,例如质量控制不佳、安全评估以及伦理问题。因此,科学家已经开始将注意力从干细胞转移到细胞外囊泡上。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的生物发生过程、独特的结构和特性决定了其携带有干细胞源的多种功能成份,同时具备生...

Advanced Science|空军军医大学坚哲/李春英团队:三维成球培养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有效缓解白癜风进展

2024-07-09
白癜风在我国发病率高,其病因多样,机制不清,易诊难治,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由于尚缺乏稳定优良的治疗手段,因此亟待开发出更安全、有效的新型治疗方法。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UMSCs)主要来源于新生儿脐带组织中的华通氏胶,其取材方便,免疫原性低,具有很强的组织损伤修复和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主要通过旁...

J Nanobiotechnology|温州医科大学:评估3D培养脂肪干细胞衍生凋亡小体在缺血皮瓣修复中的潜力

2024-07-09
在大面积创伤皮瓣移植领域,避免皮瓣远端缺血坏死是一个关键问题。皮瓣缺血损伤的修复过程涉及多种复杂的生理过程,慢性炎症、缺血、氧化应激等不良因素会显著延缓修复速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干细胞衍生的细胞凋亡小体(ABs)已证实在促进组织修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与传统的治疗药物相比,干细胞衍生的ABs包裹的蛋白质、核酸及细胞因子不仅能够促进细胞迁移和增殖、血管生成、减少氧化应激和炎症,还具有更高...

Adv Sci |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池在龙团队:循环血浆来源小细胞外囊泡在青光眼诊治中的应用新策略

2024-07-08
青光眼是全球首位不可逆致盲性眼病,以特征性视神经萎缩和进行性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据估计到2040年全球将有超过一亿的青光眼患者,经治疗仍有患者不可逆性视力损伤甚至失明。因此,早期诊断并早期干预对青光眼临床诊治至关重要。然而,青光眼发病机制复杂,临床上尚无分子诊断生物标志物以及缺乏效果明确的视神经保护药物。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是具有前景的中枢神经退行性病变治疗的可行方案。小细胞外囊泡(sEVs)...

J Nanobiotechnology |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黎志宏教授/袁凌青团队:寒冷暴露诱导的血浆外泌体通过自噬损害骨质量

2024-07-08
环境温度在生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生物体不断适应外部温度变化的变化。研究表明境温度显著影响免疫力、糖代谢、脂代谢的调节。最近的证据也显示了骨稳态和外部温度之间的联系。温暖暴露可以通过肠道微生物群的防止骨质流失。暴露在温暖下直接调节软骨生长,导致肢体长度增加。骨折发生率与纬度之间也呈正相关,这表明暴露于温暖的环境中对骨骼健康有有益的影响。然而,寒冷暴露对骨代谢的潜在影响仍未被探索。而...

JEV |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口腔科/口颌系统重建与再生全国重点实验室焦凯:钙化型凋亡囊泡介导外伤所致关节韧带异位骨化形成机制

2024-07-08
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指除骨骼和牙齿外,在机体其他组织发生骨形成的现象。创伤、异常力、感染等原因可造成口腔颅颌面部多种组织的异位骨化,如外伤后咀嚼肌群的骨化性肌炎、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周围组织的异位骨形成及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软骨病理性骨化等。异位骨化不仅会引起患者颌面部疼痛、关节僵硬、运动受限等功能障碍,而且一旦发生很难逆转,通常只能依靠手术切除治疗,...

Sci Adv丨内吞作用阻止外泌体标记蛋白的囊泡分泌

2024-07-05
外泌体是直径约30到150纳米的分泌囊泡,在人类健康和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理解细胞如何释放这些囊泡,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了最丰富的人类外泌体标记蛋白——外泌体四次跨膜蛋白CD81、CD9和CD63的生物发生过程。结果显示,内吞作用抑制这些蛋白的囊泡分泌,并且CD9和CD81触发内吞作用的破坏。此外,外泌体生物发生因子syntenin通过阻止CD63的内吞作用推...

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 | 山西医科大学解军团队:不安全流产还可以生育吗?一种新的策略被发现

2024-07-05
宫腔粘连(IUA)是一种常见的子宫功能障碍,可导致不孕。随着剖宫产、选择性流产和刮宫术在育龄妇女中的增加,不安全流产带来的刮宫术后IUA的发病率已上升至30%,而其复发率也较高,尤其在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更为突出(图1),目前对IUA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严重影响生育健康。图1 全球每年发生2500万例不安全流产,发展中国家仍是高发地区(97%)(引自WHO官方网站)近年来,细胞治疗,尤其是间充质...

CLIN TRANSL MED|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刘晶教授团队:标准化是干细胞治疗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2024-07-05
干细胞疗法(SCT)是再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许多患者带来了希望。经过几十年的发展,SCT在多种疾病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市场规模也显着扩大。SCT从小规模定制实验向常规临床实践的转变需要标准的帮助。全球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制定了相应的SCT标准,有力地促进了SCT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近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大连干细胞与精准医学创新研究院刘晶教授团队全面介绍了SCT应用现状,包括干...

Theranostics丨基于小细胞外囊泡的基因传递平台用于CRISPR/Cas9基因编辑

2024-07-04
小细胞外囊泡(sEVs)是天然存在的囊泡,具有潜力被操纵成为有望成为需求型体外和体内基因编辑的有前途的药物递送载体。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工程化sEVs——safeEXO,用于CRISPR/Cas机制的有效、靶向和可扩展传递,并在体外和体内展示了高效的基因编辑,不引起免疫原性反应或非靶向效应。经过工程改造,研究人员实现了(1)最小化内源性核酸载荷(safeEXO)、(2)内...

J Transl Med|哈尔滨医科大学梁爽/武丽杰团队:MSC-EVs协同miR137调控NF-κB通路减轻孤独症神经炎性反应

2024-07-04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社交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每36名8岁儿童中就有1名患儿确诊ASD,是20年前的4倍多。中国残疾人普查报告数据显示,目前我国ASD患者已超1300万人,且以每年近20万的速度增长。因此,ASD已成为导致我国儿童精神残疾的首要疾病。2024年...

【J Control Release】细胞外囊泡介导CRISPR/Cas9 RNP递送用于心脏特异性基因组编辑

2024-07-04
心肌梗死(MI)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尽管CRISPR/Cas9基因编辑具有巨大的基因操作潜力,但其临床应用受限于缺乏高效的心脏靶向药物递送系统。近日,J Control Release杂志发表一篇文章,报道开发了与心脏靶向肽(T)结合的装载CRISPR-Cas9核糖核蛋白(RNP)的细胞外囊泡(EVs),用于精确的心脏特异性基因组编辑。心肌梗死(MI)是一种常见且潜在致命的疾病,...

J Nanobiotechnol|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危宏平:外源性噬菌体裂解酶产生的外膜囊泡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保护作用

2024-07-03
外膜囊泡(OMVs)是由革兰氏阴性菌在培养或感染过程中产生的纳米尺寸球形蛋白脂质体。革兰氏阴性菌有两层膜,内膜(IM)和外膜(OM),它们之间有肽聚糖(PG)网络和周质空间。OM的小突起可以夹断并成为细胞外小泡,PG结构的改变可以影响脂蛋白附着,减少IM和OM之间的交联,间接增加OMVs的形成。裂解酶是噬菌体编码的肽聚糖水解酶,由于从外部应用重组裂解酶可以水解细胞膜的PG层并杀死细菌,裂解酶...

Int J Nanomedicine|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吴敏/张博宇:干细胞衍生的细胞外囊泡: 糖尿病伤口愈合的治疗良机

2024-07-03
伤口愈合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生理过程,其中涉及多种细胞类型的协调相互作用。当机体受到损伤时,这一过程会被激发,使得受损的组织结构和功能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由于血液循环受损、免疫反应减弱以及细胞修复机制紊乱,慢性糖尿病伤口很难愈合。干细胞衍生的细胞外囊泡具有再生潜力,能包裹多种蛋白质、核糖核酸和细胞因子,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具有安全的生物活性和较少的伦理问题等优势。干细胞衍生的细胞外囊泡通过调节...

Environ Int|中中山大学张慧东课题组:BaP/BPDE通过上调外泌体中lnc-HZ11含量引发不明病因流产的新机制

2024-07-03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内分泌干扰物,其长期且广泛存在于环境中,易于接触且不可避免。苯并[a]芘(BaP)是PAHs的典型代表,其在体内的最终代谢产物是苯并[a]芘-7,8-二氢二氧-9,10-环氧化物(BPDE)。BaP及BPDE具有强烈的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前期实验室多项研究表明BaP/BPDE暴露与不明病因流产的发生密切相关,然而分子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索。...

J Nanobiotechnology|复旦大学赵静团队:抗铁死亡外泌体工程化修饰后靶向M2小胶质细胞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

2024-07-02
脑卒中是一种全球性的毁灭性疾病,是导致长期残疾的主要原因和第二大死亡原因。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有效治疗手段包括静脉溶栓和机械取栓。然而,再灌注损伤的存在削弱了血管再通的临床益处。炎症风暴在再灌注损伤中扮演重要角色,而小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中重要的免疫细胞。小胶质细胞在卒中后的不同阶段表现出神经保护或神经毒性双重角色。卒中后,促炎型M1小胶质细胞持续增加,而抗炎型M2小胶质细胞则短暂增加后迅速下降...

Nat Commun丨程柯、Di Carlo团队开发了基于囊泡分泌量的细胞分选方法

2024-07-02
由于缺乏富集高细胞外囊泡(EV)分泌细胞的方法,基于EV治疗在临床转化中仍然面临着重要挑战。目前对于EV治疗来源的细胞分选方法,**于与EV分泌或治疗潜力不相关的表面标记物。近日,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程柯教授和加利福尼亚大学Dino Di Carlo教授团队的研究人员利用纳米瓶技术,富集了数百万个基于EV分泌的单个细胞。该方法应用于富集具有高EV分泌的间充质干细胞(MSC)作为改善治疗效果的...

Int J Nanomedicine|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刘小良/冯上志:植物来源细胞外囊泡的药用潜力:当前进展和未来展望

2024-07-02
中草药治疗各种疾病有着有趣的哲学背景和悠久的历史,由于缺乏高质量试验基于证据的有效性,它的药用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怀疑。中草药发展因其疗效无法量化、方法论和标准的不统一,治疗疾病时常出现明显的异质性,且成分的多样性、多靶点性和多途径特点,对药物靶点的研究也变得极度困难。目前,中草药来源的细胞外囊泡较中药配方混合物来说更为单一、免疫活性也更低,探究中草药来源的细胞外囊泡内生物分子治疗疾病的机制较...

【nature communications】工程化外泌体与糖尿病慢性创面不愈合治疗

2024-07-01
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一系列健康问题也随之显现,例如数量逐年增加的糖尿病患者。慢性创面不愈合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1。研究表明,糖尿病创面中存在和积累的AGEs(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会影响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真皮成纤维细胞等皮肤修复细胞的功能状态,导致创面愈合延迟2。同时,糖尿病伤口的进展和发病机制受到多种内源性circRNA的...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 一种新型的光热控释系统驱动的外泌体多功能水凝胶用于修复皮肤损伤

2024-07-01
皮肤损伤的修复过程涉及多种复杂的生理过程,慢性炎症、细菌感染、血管病变等多种不良影响可致其修复速度延缓,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已证实具有促进皮肤损伤修复的作用,其包裹的蛋白质、核酸以及细胞因子是其发挥治疗作用的重要物质。相比于传统的治疗药物,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具有更高的生物安全性。此外,干细胞来源外泌体主要通过促进细胞迁移和增殖、胶原沉积、血管生成和抗炎等方式加速皮肤损伤的愈...

JACS Au: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郑建萍研究员、王凯喆副研究员和上海大学李江教授:细胞外囊泡球形核酸

2024-07-01
细胞外囊泡(EVs)是由细胞分泌的具有磷脂双分子层结构的自然囊泡,可以在细胞之间传递货物,是一种有前景的生物活性纳米材料。然而,由于EVs复杂异质的生物特性,目前仍缺乏一种稳健方法实现EVs操纵和高效递送。近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郑建萍研究员、王凯喆副研究员和上海大学李江教授合作,在JACS Au杂志发表了题目为“Extracellular Vesicle Spherical...

Cancer Research|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葛兮源研究团队揭示小细胞外囊泡中的circMYBL1促进SACC肺转移的新机制

2024-06-28
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是头颈部恶性肿瘤中远处转移率最高的一种,其远处转移率可达22%~52%。发生远处转移的SACC患者的生存期显著低于未发生转移的患者,而且远处转移多至肺组织。然而,尽管SACC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已经被广泛研究,其发病机制,特别是肺转移的分子基础,仍然未完全明确。目前,尚无有效的化疗或靶向药物能够治疗这种难治性肿瘤或预防其肺转移。研究发现,MYB和MYBL1基因的融合和过...

JEV|天津医科大学尹海芳教授团队:负载TNF-α纳米抗体和抑菌肽牛奶外泌体有效缓解小鼠溃疡性结肠炎

2024-06-28
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表现为慢性肠道炎症和肠道菌群失衡。尽管生物制剂可有效控制炎症,但将生物制剂有效输送到结肠和结肠上皮细胞仍颇具挑战。牛奶外泌体(EV)稳定性强,可抵抗胃肠液消化,在胃肠疾病的口服给药中具有独特优势。然而,其高效药物负载的难题仍亟待解决。天津医科大学尹海芳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杂志上发表题为“Milk-derived...

JEV:细胞外囊泡作为人类治疗药物的文献综述

2024-06-28
细胞外囊泡(EVs)由所有细胞释放,并有助于细胞间的通信。EVs靶向特定细胞并有效传递功能性分子复合谱的能力使全球研究人员猜测其作为治疗剂的潜力。虽然在动物模型中进行的EV治疗研究众多,但在人体中的实际临床益处尚处于开始被测试的阶段。近日,JEV上的一篇综述对当前EVs的临床试验进行了总结。细胞外囊泡(EVs)是一组由所有细胞类型释放的具有膜包裹的异质颗粒,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

J Nanobiotechnology|重庆医科大学杨松博士/成都医学院孙意冉博士:ADSC-EVs促进再生医学治疗的最新进展

2024-06-27
脂肪组织是一个具有功能高度多样、动态变化且高度负责的组织,目前被认为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在维持机体代谢内稳态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脂肪干细胞(ADSCs)是从脂肪组织中分离出来的一类间充质干细胞。它们具有干细胞的多能性,自我更新的能力和易于临床获取等显著特点。ADSCs还能通过分泌各种细胞因子、生物分子和胞外囊泡(EVs)促进组织再生。ADSCs分泌的胞外囊泡(ADSC-EVs)作为...

Small|空军军医大学金岩/轩昆团队:干细胞聚合体释放发育赋能囊泡支持宿主脱位牙组织再生

2024-06-27
外伤、感染等因素导致的牙缺损和缺失是普遍存在的口腔健康问题,原位再生结构有序和功能健全的牙组织具有极大挑战。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金岩教授、轩昆教授课题组长期致力基于干细胞移植的牙再生基础和临床研究,前期依据发育期间充质凝聚原理创建了干细胞聚合体(Cell aggregates, CA)技术,并且利用乳牙牙髓干细胞(Stem cells from human exfoliated decidu...

【Nature Medicine】血浆细胞外囊泡中的tau和TDP-43作为FTD和ALS的诊断生物标志物

2024-06-27
目前临床上急需微创生物标志物来检测额颞叶痴呆(FTD)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中的分子病理学。近日,Nature Medicine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展示了血浆中的细胞外囊泡(EVs)含有可量化的TDP-43和全长tau,这使得3重复(3R)和4重复(4R)tau异构体的量化成为可能。该研究发现有助于FTD、FTD谱系障碍和ALS的分子诊断,提供一种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用于监测疾病进展和临...

J Control Release|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张馨欣研究团队:清除ROS的脂质液晶递送载体促进伤口愈合

2024-06-26
创伤、手术以及急性或慢性疾病后的伤口愈合不良影响全球数百万人。由于炎症、增殖和基质重塑的动态和复杂的病理特征,伤口管理一直是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对多阶段病理微环境的调节和管理可能为伤口愈合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张馨欣研究团队合成了一种具有活性氧(ROS)清除作用的新型脂质材料(DA),以制备DA脂质液晶(DALC),并将DALC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

Int Immunopharmacol|EVs递送LOC102546541引发的链式反应促进软骨降解驱动型关节软骨缺损不可逆发展

2024-06-26
关节软骨是构成膝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传导分布运动载荷,维持和承受接触应力从而顺利完成膝关节功能活动。因关节软骨中无血管、淋巴和神经分布,其自身修复能力较弱。一般认为关节软骨损伤的自我修复能力与损伤大小呈负相关性。根据国际软骨修复协会(International Cartilage Repair Society,ICRS)分级法,直径3mm以上的损伤又称关节软骨缺损(articul...

Nano Letters | 四川大学郑晓峰、刘敬平团队:通过可编程化DNA支架产生多功能靶向性的工程化细胞膜纳米囊泡

2024-06-26
细胞膜来源的纳米囊泡(CMNVs),包括天然的细胞外囊泡(EV)和人工制备的纳米囊泡(NV)等,是纳米级脂质双层膜囊泡。由于CMNV表面富含多种分子如受体、配体等,其在信号转导、生物分子转运和细胞间通信中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精确可控的修饰这些纳米囊泡表面蛋白是增强其靶向能力、提升治疗效果的有效策略。然而,细胞来源纳米囊泡的固有异质性限制了其表面修饰技术的效率,如传统的基因修饰方法仅...

JCIS |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孙力涛教授团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工程化外泌体在骨缺损治疗中的研究

2024-06-25
由创伤、炎症、肿瘤、先天性畸形等损伤引起的大面积骨缺损的修复是一项棘手的医学难题。目前临床上治疗大面积骨缺损的策略主要是自体骨移植和异体骨移植。自体骨移植在缺损面积较小时临床效果满意,但缺损过大时自体骨量无法满足需求,而且存在供骨区疼痛等后遗症,存在着先天局限性。而异体骨移植治疗费用高,存在免疫排斥风险、易传播疾病、骨搬运技术治疗周期长等不足。骨组织工程通过模拟体内骨组织生长过程修复骨缺损,...

Trends in Genetics:细胞外囊泡与细胞表观遗传的双向调控

2024-06-25
细胞外囊泡(EV)是一类高度异质的膜囊泡,通过运送蛋白质、脂质、核酸以及代谢物等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的调控。根据大小和生成途径的差异,EV可以分为外泌体、微囊泡、凋亡小体和其他囊泡(例如迁移体、线粒体囊泡和RAB22A诱导的细胞外囊泡,R-EV等)。其中外泌体是由多囊泡体与质膜融合释放出的直径为40-160nm的单层囊泡,微囊泡是由细胞膜直接向外出芽而产生的。根据最新国际细胞外囊泡协会的规定,...

Cell Commun Signal|东南大学邱海波/巢杰团队揭示调控间充质干细胞疗效新机制

2024-06-25
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发病率和病死率极高的临床常见危重症。目前治疗以器官支持治疗为主,缺乏针对损伤机制的治疗。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损伤修复作用,用于治疗ARDS在动物研究中疗效显著,但临床疗效并不理想,探究调控MSCs疗效的新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迫在眉睫。近日,东南大学江苏省重症医学重点实验室邱海波/巢杰团队在国际细胞死亡协会(Internation...

JEV |新加坡国立大学王炯伟教授和山东**医科大学仝令君副研究员:食源细胞外囊泡在肠-肝轴相关疾病中的重要角色

2024-06-24
肠-肝轴是指肠道与肝脏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其对全身代谢和免疫功能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细胞外囊泡作为细胞间通讯的重要载体,逐渐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然而,食物源细胞外囊泡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及具体机制尚不明确。近日,新加坡国立大学王炯伟教授和山东**医科大学仝令君副研究员在细胞外囊泡领域**期刊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IF=16)上发表题为“Gut...

J Nanobiotechnology南方医科大学李旭/孟莹:巨噬细胞仿生纳米囊泡靶向MicroRNA缓解脓毒症诱发的急性肺损伤

2024-06-24
脓毒症是宿主对入侵病原体的一种失调反应。肺脏通常是脓毒症患者**受损的器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导致脓毒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虽然 ARDS 的治疗取得了进展,但脓毒症引起ARDS后死亡率仍然很高。细胞外囊泡(EVs)是由各种类型细胞分泌的磷脂双层膜囊泡结构。内含物包括核酸(miRNA、lncRNA、cirRNA)、蛋白质和脂质。不同EVs-miRNA 通过不同机制在ARDS中发...

Int J Biol Macromol|北京农学院王相国副教授课题组:滋养层细胞来源外泌体调控牛胎盘早期发育

2024-06-24
胎盘是哺乳动物妊娠期间连接胎儿和母亲的纽带。胎盘的正常生长和功能发挥是保证妊娠成功的关键。反复流产、胎儿生长受限、子痫前期等妊娠常见病均与胎盘早期发育缺陷有关。滋养层细胞是胎盘组织重要的组成细胞,通过分化为不同功能的细胞类型建立胎儿与母亲之间的有效接触。因此,胎盘滋养层细胞的早期增殖和分化是胎盘形成的关键事件,且受多种基因的调控。外泌体是妊娠期胎盘细胞分泌的一种细胞间通讯介质,其发生和释放受...

Hum Reprod Open/Front Endocrinol|华中科技大靳镭/隋聪/李悦含:输卵管液中的EV影响早期胚胎发育

2024-06-21
哺乳类动物胚胎早期发育阶段母胎之间的对话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中胚胎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桑椹胚的发育是在输卵管中进行的。已有大量研究表明输卵管液中的生物分子,包括蛋白和游离RNA等,在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输卵管液中的生物成分非常复杂,细胞外囊泡这一新近发现的细胞间信号传导介质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明确。近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靳镭/隋聪/李悦含团队连发两文,揭示了...

PNAS |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仰大勇团队:DNA水凝胶分离外泌体,应用于重大疾病检测和治疗

2024-06-21
外泌体是一类由细胞分泌的、直径约100 nm的囊泡,含有丰富的核酸、蛋白质、脂质等生物活性分子。近年来,外泌体被证实具有参与细胞间通讯、调节生理病理过程等功能,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作为新兴的疾病诊断标志物和疾病治疗药物。从复杂的生物体系中高特异性、低损伤地分离外泌体是下游检测和治疗等生物应用的重要基础。DNA适配体是一类具有分子识别能力的DNA单链,可以与外泌体表面的靶标...

Int Immunopharmacol|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李天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CD4+T细胞衍生外泌体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2024-06-21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诊治,会造成严重的关节变形及功能丧失,而目前RA的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挖掘。CD4+ T细胞在RA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至于CD4+ T细胞来源外泌体与RA的关系,目前尚无相关研究。2023年7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李天旺教授团队在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发表了题为“Pr...

Adv Mater丨一种便携式微结构电化学流体装置对细胞外囊泡的快速分离、装载和释放

2024-06-20
细胞外囊泡(EVs)由所有活细胞分泌,存在于许多体液中,发挥着许多生理和病理功能。由于其安全性和固有的生物活性,EV已成为多功能治疗剂、生物标志物和潜在的药物载体。尽管人们对EV的兴趣日益浓厚,但目前该领域的进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相对低效的EV分离技术的限制。来自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一体化”的电化学控制装置,用于EV的捕获、装载和释放,利用该装置从健康小鼠和糖尿病小鼠的...

【Cell】重磅:工程化的RNA分泌方案用于活细胞监测与RNA递送

2024-06-20
可编程导出RNA分子的系统将使细胞动态的非破坏性监测和工程化细胞的RNA高效递送成为可能。近日,来自加州理工学院的Michael B. Elowitz与Felix Horns团队在Cell杂志上发表文章,报道开发了基于病毒启发的遗传编码细胞RNA导出器,它们可以高效地从哺乳动物细胞中包装和分泌货物RNA分子,并将其保护在纳米颗粒中。导出和测序RNA条形码以克隆分辨率实现了对细胞群体动态的非破...

Zool Res|昆明动物研究所张云/南昌大学向阳团队:两栖动物孔道形成蛋白βγ-CAT通过形成通道驱动小细胞外囊泡代谢物释放

2024-06-20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由各种类型细胞分泌包含双层膜的微小结构,在几乎所有生物体中都存在。EVs可携带一系列生物活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脂质和代谢物等,这些活性分子可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巨胞饮以及膜融合等方式递送到其受体细胞内。有报道发现EVs中包含的某些分子,如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代谢物等可作用于细胞表面靶点或在细胞外环境中直接发挥其生物学活...

Burns & Trauma | 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邓武权: 血小板外泌体源性磷酸鞘氨醇-1促进糖尿病创面修复的机制研究

2024-06-19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 ulcers, DFUs)的高截肢率和高死亡率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创面愈合被认为是减少DFUs截肢的关键。近日,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邓武权教授团队研究生陈天怡和宋佩阳在Burns&Trauma杂志在线发表题为“Sphingosine-1-phosphate derived from PRP-Exos promotes angiogenesi...

Int J Nanomedicine|浙江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徐骁: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作为递送载体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2024-06-19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MSC-Exos)作为递送载体,具有低免疫原性和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在肝脏疾病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日,浙江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徐骁教授团队发表论文,总结了MSC-Exos作为递送载体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相关内容以“Current Status and Prospect of Delivery Vehicle Based on Mesenchymal St...

Bioact Mater丨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组和细胞外囊泡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的可行性及市场前景

2024-06-19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全球卫生保健系统日益沉重的负担。间充质干细胞(MSCs)由于其神经再生、神经保护和免疫调节特性而显示出潜在的治疗前景,然而,这些特性与它们释放的生物活性物质(统称为分泌组)有关。来自意大利皮埃蒙特东方大学的研究人员对MSC来源的分泌组和细胞外囊泡(EV)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临床前模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总结,探讨了MSC分泌组/EV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和治疗机制,以及基于特定治疗...

Nat Cell Biol:俞立团队揭示迁移体形成机制——鞘磷脂合成酶2(SMS2)

2024-06-18
2015年,俞立教授团队在《Cell Research》发表论文,全球首次报告了一种全新的细胞器——迁移体(Migrasome)。迁移体是细胞迁移过程中产生出的膜性细胞器, 会随着细胞类型、状态的差异,包含不同丰富多样的内含物,介导包括胚胎发育、免疫反应、癌症转移等多种关键的生理过程,是体内天然信号递送系统。但如何启动迁移体形成尚不清楚。近日,清华大学俞立教授课题组在Nature Cell ...

Analytical Chemistry | 华东理工大学钱若灿副教授课题组:单个外泌体囊泡及其多巴胺含量的电化学测量

2024-06-18
多巴胺(DA)是一种重要的内源性单胺神经递质,在细胞功能调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期研究表明,DA与免疫及癌变等生理病理过程密切相关,神经系统疾病和肿瘤可引起脑或肿瘤组织中DA的异常表达。DA通过外泌过程从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DA分子被包裹在外泌体囊泡内。目前,研究者发展了多种检测外泌体及其内容物的分析方法,如质谱法、微流体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法(SERS)、免...

Int J Nanomedicine | 深圳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研究团队:纳米颗粒在胃肠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一个全面的未来展望

2024-06-18
目前,胃肠道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消化内窥镜等侵入性检查。然而,这些方法在检查过程中和检查后都可能引起患者不适、呼吸道问题和细菌感染。近年来,纳米医学已成为一个前景广阔的领域,在诊断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纳米探针在检测消化道疾病方面具有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等显著优势。纳米探针与核磁共振、荧光成像、超声、断层扫描和光学相关断层扫描等先进成像技术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消化道肿瘤和炎症性肠病的检测能力。...

【Circulation】哈佛首次报道动脉组织EV多组学,揭示EVs与心血管钙化相关性

2024-06-17
不到50%的主动脉瓣钙化患者伴有动脉粥样硬化,这意味着发病机制不同。尽管循环细胞外囊泡 (EV) 是心血管疾病的生物标志物,组织包埋的EV与早期矿化有关,但它们的货物、功能和对疾病的贡献仍然未知。近日,来自哈佛医学院的Elena Aikawa研究组在Circulation杂志上发表文章,首次报道了针对人类颈动脉斑块和钙化主动脉瓣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确定了动脉粥样硬化与主动脉瓣狭窄的独特驱动...

<综述> Small | 浙大药学院高建青/张添源: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凋亡囊泡作为天然的治疗制剂和药物靶向递送载体

2024-06-17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是一类存在于多种组织,具有多向分化潜力的成体干细胞,已被广泛用于干细胞的治疗研究。同时,MSCs还因其天然的炎症归巢特性有望成为一种良好的细胞载体实现药物的靶向递送。然而,对于MSCs的具体治疗机制目前还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者们普遍认为MSCs的治疗效果与其多向分化潜能和旁分泌功能等密切相关。因此,保持MSCs良好的生物活...

Theranostics丨细胞外囊泡改善亨廷顿舞蹈症衍生神经元中的GABA能传递

2024-06-17
细胞外囊泡(EVs)携带了与各种生物过程相关的生物活性分子,包括miRNA。在亨廷顿病(HD)模型和人类样本中被发现参与突触调节的miRNA表达改变,而且利用EV货物来逆转突触病变作已经成为了可能。来自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的研究人员建立了人类HD模型并评估了EV对GABA能突触改变的影响,发现HD来源的神经元表现出突触标记物的抑制和GABA受体介导的离子性信号传导密度的降低。成纤维细胞分泌的E...

Allergy丨肥胖相关的低2型哮喘特异性细胞外囊泡miRNA的鉴定

2024-06-14
血浆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健康和疾病状态分子信息的重要来源。由于EV的异质细胞来源,EV及其货物可能预测疾病表型背后的特定病理机制。近日,来自德国马尔堡菲利普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EV microRNA (miRNA)特征,获得了与肥胖相关的低2型哮喘的潜在分子机制的新见解,对肥胖相关低2型哮喘患者、非肥胖低2型哮喘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血浆EV及其m...

Anal Chem|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研究团队:镧系元素标记和ICP-MS对细胞动态摄取细胞外囊泡的绝对定量

2024-06-14
细胞外囊泡(EVs)作为一种重要的细胞间通讯方式在细胞间信号传递和物质递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来源自供体细胞的EVs可以通过各种内吞途径内化进入受体细胞并对其生理活动进行相应调节,所以定量分析受体细胞对EVs的摄取对于深入探究囊泡-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缺乏对细胞摄取的EV进行准确定量的分析手段。现有的EV定量方法包括直接对囊泡颗粒数(NanoFCM、NTA、DLS等)或对...

Environ Pollut|浙江工业大学靳远祥课题组:纳米和微米聚苯乙烯塑料通过外泌体miRNA干扰大鼠肠道屏障功能

2024-06-14
微塑料(Microplastics , MPs)广泛分布于全球环境中,通过各种方式进入生物体内并危害生命体健康;其对肠道损伤的影响多有报道,但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揭示。外囊泡包含着生物信号分子,是细胞间通讯的一种重要手段。肠道中的外囊泡在维持肠道生态平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日,浙江工业大学靳远祥课题组在Environmental Pollution上发表题目为“Nano- and micro...

Biomed Pharmacother|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王晓峰/孔晨飞:牙周炎与糖尿病的双向关系: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的新前景

2024-06-13
牙周炎和糖尿病之间存在双向关系,使得这两种疾病的治疗有一定困难。牙周炎和糖尿病的双向促进作用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近日,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口腔科王晓峰教授及科研中心孔晨飞讲师团队在Biomed Pharmacother上发表了题为“The bidirec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iodontitis and diabetes: New prospects ...

Nat Commun丨通过等离子体技术捕获单个细胞外囊泡

2024-06-13
异质性的纳米级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在疾病检测、监测和治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这些纳米尺寸的EV体积小,使用光镊捕获它们一直具有挑战性。等离子体增强光学捕获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然而现有的等离子体镊的吞吐量有限,并且可能需要几十分钟才能捕获低浓度的粒子。来自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方法,称为几何诱感应的电流体动力镊(GET...

JEV: 比较不同分离方法对脑组织来源细胞外囊泡的分离情况

2024-06-13
几乎所有类型的细胞都会将细胞外囊泡(EV)作为细胞间通信的一种手段释放出来。EVs中个通常含有多种成分,包括蛋白质、脂类、细胞因子、碳水化合物、DNA 和来自供体细胞的 RNA。最近的研究报道对 EVs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功能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它们在调节神经发生、突触形成和神经退行性变等生理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在病理情况下,EVs 通过将病理蛋白从细胞转移到细胞,也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

Wiley Interdiscip Rev RNA|台州学院医学院:外泌体源长链非编码RNA介导宿主与疟原虫间信息传递

2024-06-12
克服与根除疟疾有关的挑战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疟原虫表现出复杂的生命周期,而且缺乏安全持久的抗疟疫苗。研究疟原虫及其哺乳动物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开发新型抗疟疫苗至关重要。来自疟原虫或宿主细胞的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s)已经成为参与蛋白质、RNA (mRNA、miRNAs和ncRNAs)和DNA运输潜在的信号分子。这些lncRNAs促进了宿主和寄生虫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了疟疾感染者...

JEV:差异蛋白质组学发现CD9/CD81/CD63将蛋白质分选到EVs中的作用微弱

2024-06-12
许多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细胞分泌有脂质双层结构的囊泡。这些细胞外囊泡(EV)现在被认为是细胞间通讯的重要介质,参与生理和病理过程,包括免疫反应和肿瘤进展。EV的分类基于其大小和生物发生。通过质膜外向释放的母细胞产生的EV,直径在50nm到1μm以上之间,被称为微囊泡或外泌体。其他一些称为外泌体,具有内体起源,并通过多囊体与质膜融合的胞吐方式释放。外泌体是直径小于150nm的小囊泡,富含内体来源...

Am J Sports Med|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王飞:血小板来源的外泌体通过减轻软骨退变和软骨下骨丢失来缓解膝骨关节炎

2024-06-12
骨关节炎(OA)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但目前对OA的保守治疗**于缓解症状,尚无延缓和预防软骨退化的方法。因此迫切需要探索OA的治疗新方法。富血小板血浆(PRP)具有组织修复潜力,目前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其在OA中疗效肯定,具有修复和再生骨关节软骨的作用,但其治疗的具体机制仍不明确。此外,由于自体PRP来源有限,而异体PRP存在潜在的免疫反应风险,限制了PRP在临床上的应...

【Science】胞吐作用使TCR信号在免疫突触处自限,从而实现连续杀伤

2024-06-11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s)通过T细胞受体(TCR)识别并杀死病毒感染和癌细胞。CTLs如何终止信号传导并分离以允许连续杀伤一直是个谜。近日,Science杂志主刊发表文章,报道了激活的TCR被脱落到富含DAG的细胞外囊泡ectosomes(胞外体)中。ectosomes被靶细胞直接内吞,从而终止TCR信号传导并同时使CTL与靶细胞分离,以允许连续杀伤。因此,外泌作用使TCR信号传导自我限...

Int Immunopharm| 苏大无锡九院葛新/隋利军:HSF1通过外泌体增加间充质干细胞对失血性休克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2024-06-11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 shock,HS )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并发急性肺损伤显著增加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死亡风险。近年来,动物模型中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s)对失血性休克导致的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多次报道。外泌体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并被广泛关注。近日,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

Nat Commun丨细胞外囊泡分泌线粒体 作为溶酶体功能受损的替代途径

2024-06-11
在心肌细胞收缩过程中,线粒体质量控制对心肌稳态至关重要,因为线粒体负责产生维持收缩所需的大部分能量。功能失调的线粒体通常通过聚集在溶酶体上的细胞内降解途径降解。近日,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描述了一种细胞中线粒体清除的不同机制,当Rab7蛋白缺失或溶酶体功能受损时,大的细胞外囊泡可以完成受损线粒体的胞外分泌。因此,当溶酶体功能受损时,该机制可能作为一种替代的细胞质量控制途径,以...

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在皮肤伤口愈合中的作用、机遇和挑战

2024-06-07
急性创伤(烧伤、机械损伤等)以及慢性创面(糖尿病足、压疮等)常见创面性疾病的治疗一直是临床的重点和难点,给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近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丽水市中心医院)纪建松教授团联合温州医科大学李校堃院士以及王周光教授团队在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发表题为“Mesenchymal stem cell-derived extracellular ve...

JEV:巨噬细胞ApoE通过EV控制高脂血症驱动的造血和炎症

2024-06-07
长期以来,骨髓细胞表达的ApoE被认为是免疫调节的一个来源。除了有助于血浆中的apoE库有利于肝脏介导的残余脂蛋白清除之外,骨髓细胞表达的apoE还能够发挥细胞内在和细胞外在特性,共同塑造高脂血症中白细胞的免疫库和炎症状态。虽然骨髓细胞表达载脂蛋白 E (apoE) 被认为可以控制炎症,但这种益处是否可以通过细胞外囊泡传递尚不清楚。近日JEV杂志上的一篇研究的结果揭示了巨噬细胞apoE表达的...

Ecotoxicol Environ Saf|福建医科大学李煌元/邵文亚:小胶质细胞源外泌体减轻百草枯诱导的神经元细胞损伤

2024-06-07
百草枯是一种应用极广的除草剂,目前仍以颗粒等多种制剂形式被使用,中国是其主要生产国,占全球市场的57%。环境中百草枯半衰期长、接触人群众多,是帕金森病(PD)发病的重要风险因素。大脑中神经炎症反应的主要事件是小胶质细胞活化,它在PD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百草枯可导致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和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凋亡,然而小胶质细胞-多巴胺能神经元如何进行细胞通讯共同参与这一过程仍不得而知。外泌体携...

Cell Commun Signal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董信龙:不同细胞外囊泡亚型在创伤性脑损伤中的作用及治疗潜力

2024-06-06
创伤性脑损伤(TBI)仍然是与损伤相关的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但由于TBI发病机制的复杂性,目前临床上仍缺乏有效的诊治手段。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细胞外囊泡(EVs)作为新兴候选者,有望成为TBI的诊断标志物以及潜在的治疗靶点。然而,不同的细胞外囊泡亚型对TBI的病理生理的作用差异巨大,甚至完全相反。因此,在细胞外囊泡可用作TBI治疗的靶点之前,有必要根据不同的细胞外囊泡亚型的功能而对其进行分...

Dev Cell丨中间体和中间体残体形成的囊泡是RNA组装和翻译位点

2024-06-06
长期以来,哺乳动物中间体(MB)被认为是细胞分裂的残余物,在脱落后被释放到称为MB残体(MBRs)的大细胞外囊泡中。最近的证据表明MBR可以调节细胞增殖和细胞命运决定。来自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研究人员证明,MB基质是核糖核蛋白组装的位置,并且富含mRNA,这些mRNA编码参与细胞命运,肿瘤发生和多能性的蛋白质。MBs和脱落后MBR都是时空调控的翻译位点,在新生子细胞重新进入G1时启动...

Journal of diabetes|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丁巍/常文光:糖尿病心功能不全患者SEVs富含n-3DHA的甘油三酯减少

2024-06-06
糖尿病心血管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细胞外小囊泡(SEVs)来被证明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细胞外囊泡的内容物研究被广泛关注。近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丁巍/常文光团队在Journal of diabetes上发表题为“Decreased in n-3 DHA enriched triacylglycerol in small extracell...

J Control Release:被动装载疏水或胆固醇标记的小分子后EV的定量和功能表征

2024-06-05
细胞外囊泡(EV)是一种纳米级别的细胞间信使,具有作为生物药物递送载体的巨大应用潜力。通过使用基因工程的供体细胞装载或装饰蛋白质、肽或RNA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在EV分离后进行药物的装载和使用来自自然来源的EV仍然具有挑战性。特别是,仍然缺乏定量和明确的数据,评估小分子与EV相对于样品中其他组分的关联方式。诺华生物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

Journal of Diabetes|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内分泌科:细胞外囊泡携带的miRNA在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作用

2024-06-05
当前,糖尿病已成为突出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给社会医疗和经济系统带来了沉重负担。其中,90%的糖尿病是2型糖尿病(T2D),常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威胁眼、肾、心血管系统甚至脑等多个器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细胞外囊泡(EV)携带的miRNA(EV-miRNA)是组织器官间通讯的重要介质,其不仅在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显示出具有作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诊断标志物或治疗靶点的...

Nat Commun丨星形胶质细胞外泌体协调早期皮质锥体神经元轴突生长和树突棘形成

2024-06-05
发育中的星形胶质细胞通过分泌信号和接触信号调控突触发生,但是否调节出生后轴突的生长尚不清楚。来自美国塔夫茨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使用尺寸排除色谱方法以及表达细胞类型特异性外泌体的小鼠选择性分离外泌体,确定了一种分泌的星形胶质细胞外泌体途径,该途径可以在体内远距离传播并刺激皮质锥体神经元的轴突生长和树突棘形成。相关内容以“Astroglial exosome HepaCAM signaling ...

Cell Commun Signal |西南医科大学张春祥教授课题组:间充质干细胞和心肌细胞外泌体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2024-06-04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状动脉疾病最严重的表现形式,也是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其特点是不可逆的心肌细胞死亡和供血受限。传统的再灌注疗法可能引起缺血/再灌注损伤(I/R),进一步加重心肌损伤。间充质干细胞(MSCs)由于其优秀的修复和再生受伤组织的潜力在再生医学中脱颖而出。MSCs可通过分泌含有治疗活性的RNA、蛋白质和脂质的外泌体(MSC-exo)来诱导这些效应。同时,正常的心脏功能依赖于外...

Nano Research|上海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上海交大附属新华医院骨科综述:工程化植物细胞外囊泡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2024-06-04
自身免疫性疾病(AID)包括一系列不同的病症,其特点是免疫系统失调,导致 B 细胞和 T 细胞对人体自身的健康组织产生异常反应。植物细胞外囊泡(PEVs)是由磷脂双分子层包裹的纳米级颗粒,由植物细胞分泌,通过运输各种生物活性分子促进细胞间的交流。由于其纳米级结构、安全性、来源丰富、免疫原性低、产量高、生物相容性好以及可有效靶向结肠和肝脏,PEVs被认为是治疗AID的一个前景广阔的平台。202...

Transl Neurodegener|浙江大学章京教授团队发现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在帕金森病疾病诊断中的重要价值

2024-06-04
帕金森病是全球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α-突触核蛋白被认为是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最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在临床上,将帕金森病与几种具有相似症状的神经系统疾病区分开来是十分具有困难的,尤其是多系统萎缩。多系统萎缩是一种罕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临床特点包括进行性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小脑性共济失调。在临床上,有时很难将以帕金森症为突出表现的多系统萎缩(MSA-P型)与帕金森病区分开来,尤其是在疾病早期。...

Bioact Mater | 暨南大学附属**医院徐安定/逯丹团队:FUS介导的缺氧神经元外泌体对缺血性中风的神经保护作用

2024-06-03
缺血性脑卒中给我国公众健康带来巨大威胁。近年来,小细胞外囊泡(sEVs)的信息传递能力及其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关联受到关注。但缺氧环境下神经元释放的sEVs的具体性质和内容尚不明确。近期,暨南大学附属**医院徐安定/逯丹团队在“Bioactive Materials”期刊上发表题为“FUS-mediated HypEVs: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against is...

Stem Cell Res Ther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姬广聚课题组揭示人源胚胎干细胞外泌体在肺纤维化治疗中的作用和机制

2024-06-03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不可逆的肺部疾病,其特征为肺纤维化和肺功能受损,最终导致呼吸衰竭。许多研究已发现干细胞外泌体在纤维化的干预中具有巨大潜力。其中,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MSC-Exos)研究最为广泛,它们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可以减轻炎症、抑制纤维瘢痕组织形成,并促进受损组织再生。我们前期研究中的组学分析发现,人源胚胎干细胞外泌体(hESC-Exos)在调控损伤修复...

Bioact Mater | 南开大学刘娜教授课题组:胚胎干细胞来源胞外囊泡(ESC-EVs)有效延缓细胞及机体衰老

2024-06-03
随着机体稳态维持及损伤修复功能的下降,机体逐渐走向衰老。自古至今衰老一直是人们不断探索的热门领域,如何延缓衰老或实现健康衰老备受关注。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是一类具有无限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可被诱导分化为机体所有类型细胞,在再生医学中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然而,由于存在免疫排斥、安全隐患和伦理学制约等方面的问题,ESCs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受到...

烟台大学陈大全、哈佛大学张兴才《Mater. Horiz.》综述: 植物外泌体样纳米囊泡 - 新型绿色递送平台

2024-05-31
植物来源囊泡(PENs)是由植物细胞分泌的纳米级小囊泡,来源广泛,内含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在细胞间交流和信息传递以及维持生物体内稳态、治疗疾病等方面具有突出作用,相比哺乳动物来源和人工合成的纳米囊泡,PENs还具有优异的相容性、较好的渗透性、天然的稳定性以及低免疫原性和毒性等优点。其独特的囊泡结构可作为天然绿色递送平台,为实现对治疗药物及营养因子的靶向递送提供了巨大潜力。在医药、食品、农业、...

J Control Release|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胡建中/吕红斌:靶向递送巨噬细胞外泌体促进脊髓损伤后血管再生和BSCB稳定

2024-05-31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可致终生残疾甚至死亡。全世界有超过2700万患者因SCI而长期残疾,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目前,SCI后神经功能修复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因此,探索促进SCI后组织再生和神经功能恢复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迫切。SCI后即刻发生血管损伤,导致血脊髓屏障(blood-spinal cord barrier, BSCB)破坏,也是继发性SC...

Small | 四川大学刘敬平团队:共递送MSC-NV/药物的“All-in-One”水凝胶预防术后粘连

2024-05-31
尽管现代外科技术已取得长足进展,术后粘连(PA)仍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肠梗阻、慢性疼痛和不孕等。PA的病理学复杂,包括炎症、成纤维细胞活化、纤维蛋白形成和血管异常生成等多种因素,而当前基于高分子等材料的补片产品在预防PA的临床疗效上仍不理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材料自身只能物理覆盖损伤区域,缺乏抑制PA形成的关键病理因素如促炎症和促纤维化信号的生物作用。因此,有必要开发具...

BIOMED PHARMACOTHER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方波团队: 神经干细胞衍生的细胞外囊泡: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之光

2024-05-30
在世界范围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神经干细胞(NSC)移植通过替代受损神经细胞和改善炎症微环境等机制促进脑损伤、脑肿瘤、衰老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功能恢复。然而, NSCs分化为神经元的能力有限,并且存在致瘤性等风险。而NSC来源的细胞外囊泡(NSC-EV)能够调节神经系统的局部微环境以及远处神经元功能,这种无细胞疗法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全新治疗方式。近日,中国医科大学附...

Nat Commun丨磁性激活的纳米级细胞平台用于细胞外囊泡的分型鉴定

2024-05-30
外泌体PD-L1 (exoPD-L1)作为一种预测PD-1/PD-L1免疫治疗反应的生物标志物,最近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目前的外泌体分析技术主要依赖于总体测量,而不很难在各种外泌体亚群内发现的异质性。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磁性激活的纳米级细胞检测平台NanoEPIC,可以从血浆中进行外泌体的分子分型和表面exoPD-L1表达分析。NanoEPIC提供了强大的、高通量的外泌...

Materials Today Bio|仿生外泌体: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和药物递送纳米平台

2024-05-30
纳米载药体系由于独特物理生化性质而被广泛应用于疾病治疗,成为当前国际生物医药学界的前沿和热点。然而,化学合成纳米颗粒存在免疫反应等毒副作用。外泌体作为一种30-150nm的新型纳米囊泡,在细胞交流间发挥重要作用,也因其生物相容性、低免疫原性、低毒性和克服生物屏障的能力而备受关注,被认为是理想的内源性载体。然而,作为药物递送载体的外泌体存在产量低、内含物复杂、均匀性差等重大挑战,限制了其临床应...

Nat Rev Rheumatol:间充质基质细胞EVs在风湿性疾病中的治疗潜力

2024-05-29
近日,Nature Reviews Rheumatology杂志上发表一篇综述,总结间充质基质细胞细胞外囊泡(EVs)在风湿性疾病中的治疗潜力。风湿性疾病是一组影响关节、骨骼、肌肉和结缔组织的异质性疾病。它们包括骨关节炎(OA)和类风湿性关节炎(RA)等疾病,这些疾病是全球严重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风湿性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相当大。有时候,对于风湿性疾病的严重情况,特别是当关节损伤严重时,需要进...

ACS Nano丨小细胞外囊泡个性化装载miRNA-126改善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

2024-05-29
小细胞外囊泡(sEV)在心肌梗死后基于细胞的心脏修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些sEV将包括microRNA在内的有效货物包裹在双层膜内,在给药时有助于sEV和货物的摄取。然而,尽管sEV治疗有效,但由于亲本细胞释放sEV的不一致性和货物装载的可变性,sEV治疗应用受到限制。人工合成的双层膜sEV模拟物可以控制内部货物,但在体内施用时稳定性差,清除速度快。来自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和埃默里大学的研...

Front Immunol | 佛山市**人民医院陈晓东团队: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创伤修复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潜力

2024-05-29
在世界范围内,创面修复,尤其慢性创面修复,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临床问题。传统的创面修复方法暴露出固有的局限性,包括治疗时间长,治疗费用高,患者的经济和心理压力大等。间充质干细胞通过诱导皮肤细胞迁移、血管生成、再上皮化以及肉芽组织形成,从而加速创面愈合,然而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也暴露出伦理问题、异质性、低迁移率等问题,并且还伴随异常分化、免疫排斥、致畸、致瘤等一系列生物安全问题。而间充质干细胞外...

Coya Therapeutics公司利用CTLA-4改造Treg外泌体,选择性靶向免疫细胞

2024-05-28
Coya Therapeutics, Inc.(“Coya”或“公司”)是一家临床阶段的生物技术公司,开发多种治疗平台,旨在增强Treg功能,包括生物制品和细胞疗法。该公司宣布,卡内基·梅隆大学(CMU)生物医学工程教授Phil Campbell博士于2023年9月7日上午在波士顿举行的第五届基于外泌体的治疗开发峰会上发表了题为“快速功能化Treg外泌体用于靶向免疫治疗”的演讲。Coya和C...

JEV |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马聪团队联合杨祥良团队鉴定了在外泌体分泌过程中介导多泡体与质膜融合的SNARE复合体

2024-05-28
作为细胞外囊泡的亚型之一,外泌体通过多囊泡体(MVBs)与细胞膜(PM)融合被释放到细胞外,介导细胞间交流,广泛参与调控体内各项生理和病理过程。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参与肿瘤发生和演变的多个过程如肿瘤生长、转移、耐药、免疫逃逸等,其对于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然而,目前肿瘤外泌体分泌的机制尚不清楚。2023年9月13号,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马聪团队和杨祥良团队在Journal...

J Nanobiotechnology|天津医科大眼科医院李筱荣/张晓敏:MSC-sEVs在眼底新生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2024-05-28
病理性新生血管的形成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和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等几种常见的眼部致盲性疾病的典型特征,并伴有视网膜炎症和神经变性。目前的临床治疗包括玻腔注射anti-VEGF药物、视网膜激光光凝和玻璃体切除术。虽然玻腔注射anti-VEGF药物可以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进一步形成,但随着临床的应用研究者发现目前仍有部分患者对an...

J Nanobiotechnol | 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潘晓华教授团队:外泌体的脂质双层膜靶向修饰的原理和策略

2024-05-27
细胞外泌体是细胞自然分泌的30-150 nm 的膜结构纳米囊泡,在细胞间通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将内容物(如蛋白质、脂质、核酸和代谢物)输送到受体细胞进行远距离调控。作为天然纳米载体,外泌体具有的高度生物相容性、生物屏障渗透性强、低毒性和低免疫原性等理想特性,使其成为潜在的药物递送工具。特定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部分细胞具有固有的靶向能力,但这一能力尚不足以满足靶向治疗的临床需求。而外泌体膜的表...

J Nanobiotechnology |深圳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马齿苋外泌体诱导CD4/CD8 T细胞缓解溃疡性结肠炎机制研究

2024-05-27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以腹痛,腹泻,粘液血便为主要临床特征,与克罗恩病(CD)同属于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IBD)。IBD主要好发于西方欧美等发达国家,但是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UC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目前的UC的治疗依靠非靶向制剂如5-氨水杨酸盐、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

Regen Biomater|山东**医科大附属聊城医院/聊城市人民医院刘凤珍/刘琨: miR-21a靶向GATA2促进骨再生

2024-05-27
外泌体作为细胞来源的纳米材料,被用于治疗骨相关疾病。骨骼一个动态的组织,通过成骨细胞的骨形成和破骨细胞的骨吸收的平衡进行不断的重塑。外泌体是纳米直径范围内细胞分泌的膜囊泡,以旁分泌或内分泌方式输送核酸、蛋白质和脂质,从而调节受体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同时外泌体的临床应用正得到广泛关注,作为一种“无细胞”治疗技术,将克服应用干细胞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诸如细胞来源、治疗时间、免疫风险和医疗费用等。外...

Acta Biomater|四川大学张兴栋院士团队王启光/樊渝江:优化基于外泌体的无细胞策略以增强组织再生中的内源性细胞功能

2024-05-24
天然外泌体虽然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能够有效地激活和调节内源性细胞,但在治疗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限制,如靶向疾病的特异性含量低,非组织特异性靶向,以及由于体内容易清除而保留时间短。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如何利用外泌体疗法来促进组织的恢复和再生。近日,四川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张兴栋院士团队王启光副研究员/樊渝江教授在Acta Biomater杂志上发表题为“...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edicine | 植物衍生外泌体类纳米囊泡研究进展与展望

2024-05-24
外泌体(exosome)是一种直径在30-150nm之间的细胞外囊泡,可以从各种类型的细胞中获得。近年来哺乳动物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被广泛研究,其在细胞间通信中发挥关键作用,从而影响各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数千年来,传统中医药一直采用以植物为基础的治疗方法,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植物衍生的外泌体样纳米囊泡(PELNs)在结构和功能上均与哺乳动物来源的外泌体具有相似之处。近日,来自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Extracellular Vesicle丨程柯、Kalluri团队最新发布外泌体临床转化和商业化指南

2024-05-24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由细胞释放的脂质双分子层分隔的膜结构,在细胞间通讯和疾病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EV在诊断和治疗领域的全球市场正在扩展中。近日,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程柯教授和MD Anderson癌症中心Raghu Kalluri教授合作发表综述,对目前EV产业及制造、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进行了系统总结,对EV研究发展和严格的EV产品大规模生产提供了指...

Int J Nanomedicine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杨德琴课题组:牙髓干细胞衍生的外泌体促进牙周炎的修复

2024-05-23
牙周炎是一种由牙菌斑引起的免疫炎症和组织破坏性疾病,导致牙槽骨丢失和牙周上皮破坏,是成人牙齿脱落的主要原因之一,影响着全球约90%的人口。牙髓干细胞(DPSCs)是具有丰富来源的潜在候选干细胞,可实现牙周再生。牙髓干细胞衍生的外泌体(DPSC-EXO)具有与其来源细胞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已被发现与组织再生密切相关。目前尚不清楚DPSC-EXO是否可以作为牙周再生的有效治疗方法。近日,为了验证D...

ACS Nano丨纳米形貌线索调节细胞外囊泡在治疗骨骼肌损伤中的能力

2024-05-23
骨骼肌再生依赖于肌肉干/祖细胞(MPCs)从激活、增殖、分化的严格时间调控的谱系进展。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MPC谱系的进展被中断和延迟,最终导致肌肉再生受损。细胞外囊泡(EVs)作为促进组织再生的新一代治疗手段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作为临床转化的下一步,需要操纵EV进而用于靶向下游细胞。来自美国Schoen Adams Research Institute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工程化策略,利用纳...

Small | 天津大学张育淼团队:口服外泌体递送蛋白质系统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

2024-05-23
口服递送蛋白质治疗相关疾病一直是科学难题,近日,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张育淼团队于Small在线发表了题为“Orally-Delivered, Cytokine-Engineer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for Targeted 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的研究论文(2023 Sep 20;e2304023),报道了一...

SMALL|张翠萍研究员、付小兵院士以及李海红研究员:miR-141-3p功能化外泌体负载于可溶性微针用于治疗增生性瘢痕

2024-05-22
增生性瘢痕(HS)是一种常见的纤维增生性疾病,由皮肤深度损伤后创面非正常愈合引起,现有治疗方法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作为天然纳米载体,可携带多种小分子活性物质,特别是对RNA类药物具有高效保护作用。微针作为新一代的透皮给药技术,以精确、无痛、微创方式实现药物的持续释放。因此,miRNA功能化外泌体负载于可溶性微针有望为HS治疗提供新的希望。近日,SMALL在线发表了解...

Sci Adv丨新微流控技术实现从人体血液中高效提取小细胞外囊泡

2024-05-22
近日,一项新的微流控技术在从人体血液中提取微小细胞外囊泡(sEVs)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这项研究由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领导,他们开发了一种简单的基于粘弹性的微流控平台,能够高效、无标记地从人体血液中分离出sEVs。该方法具有出色的分离效果,并且与超速离心相比,能够显著增加sEVs的产量。在临床实用性方面,研究团队从癌症患者和健康供体的血样中分离出sEVs,并证明了癌症患者的血液中...

Eur Heart J:冠状动脉内递送人心脏祖细胞EVs可减少猪急性心肌梗死的梗死面积

2024-05-22
细胞外小囊泡(sEVs)是由细胞分泌到细胞外空间的非复制性、膜衍生的纳米颗粒。它们携带生物活性分子,可以调节受体细胞功能。当从人类心脏祖细胞(CPCs)或心球体衍生细胞(CDCs)中提取时,sEVs具有低免疫原性和心脏保护作用,并表现出促血管生成的能力,因此成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的有吸引力的候选药物。研究已经证明,由人类CPCs或CDCs分泌的sEVs可以减小AMI模型中的梗死面积并...

​Cancer letters丨苏州大学附属**医院陈卫昌/石通国:外泌体THBS1靶向RIG-I通路增强Vγ9Vδ2T细胞功能

2024-05-21
以γδ T细胞为基础的免疫治疗在多种肿瘤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然而,其对实体瘤患者的疗效仍然有限。肿瘤外泌体能够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但是外泌体对胃癌微环境中Vγ9Vδ2 T细胞功能的影响仍未充分研究,可能是胃癌免疫逃避的一种机制。2023年9月30日,苏州大学附属**医院陈卫昌/石通国团队在Cancer letters发表题为“Gastric cancer derived ex...

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 |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靶向软骨细胞递送小核酸药物治疗骨关节炎

2024-05-21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作为一种最常见的慢性关节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软骨退变、滑膜炎症、软骨下骨硬化和韧带增生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腹部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SC-MSC),作为一种更容易获得并较为丰富的MSC类型,以其强大的增强能力和免疫调节功能,已逐渐成为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的有力工具。外泌体因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低免疫性、生物屏障穿透性和靶向...

J Control Release |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朱桂全:工程化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EV构成的靶向药物递送的多功能平台

2024-05-21
细胞外囊泡(EV)因其理想的尺寸范围和内在生物相容性而成为有前景的治疗载体。然而,有限的靶向能力使EV的临床转化受阻。任何药物载体的临床转化,不仅需要自身的结构优势和低免疫原性,更重要的是需要其多场景使用的能力。链霉亲和素和生物素系统是一对强亲和力的分子,它们已广泛用于体外和体内的检测、标记等领域。但是链霉亲和素和生物素系统是否能用于提高EV作为药物载体的靶向性有待探究。因此有必要开发具有多...

ACS Nano | 湘雅医院胡建中/吕红斌:RGD-CD146+CD271+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关键作用

2024-05-20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一种常见而严重的损伤性疾病,它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运动和感觉功能的障碍。在急性创伤后的SCI微环境中,由于病变导致的缺血、缺氧会导致内皮细胞出现功能障碍,这将进一步触发血脊髓屏障(blood-spinal cord barrier, BSCB)的破坏。BSCB破坏后,多种外周炎症细胞因子和细胞会透过BSCB进入脊髓损伤组织,...

Cell Commun Signal | 南方医科大口腔医院麻丹丹/空军军医大口腔医院刘世宇:凋亡囊泡的生物学功能及应用研究进展

2024-05-20
凋亡囊泡是由凋亡细胞产生的细胞外囊泡,曾被认为是废物或有害物质,但现在被认为在信号转导和稳态调节中起重要作用。既往凋亡细胞释放的囊泡被命名为凋亡小体,但现在的观点认为凋亡囊泡是一群具有高度异质性的囊泡,可分为凋亡小体、凋亡微囊泡和凋亡外泌体,它们在生物发生、大小和功能上有所差异。作为凋亡细胞的产物,凋亡囊泡可以被免疫细胞募集和吞噬,因此更适合作用于免疫细胞相关的环境或疾病。此外,凋亡囊泡可以...

Exp Neurol | 南方医科大学陈陆馗/吴耀彬团队:粘附性水凝胶控制缓释神经干细胞来源外泌体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及血管新生

2024-05-20
中风一直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致残率和死亡率很高。神经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含有细胞的活性成分,可以自由穿越血脑屏障,搭载药物,促进神经发生和抑制炎症,并且可以被标记用于脑内靶向治疗等。近日,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医学中心(脑病中心)陈陆馗教授联合基础医学院吴耀彬研究员团队以“Neural Stem Cell-Derived Exosomes-Loaded Adhesive ...

Front Cell Dev Biol | 佛山市口腔医院兰倩/艾毅龙团队:装载姜黄素的牙周膜干细胞胞外囊泡促进体外成骨

2024-05-17
牙周膜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PDLSC-EV)具有促进成骨细胞体外增殖、迁移及分化的功能,并能抑制氧化损伤引起的细胞凋亡。此外,作为天然的纳米级囊泡,PDLSC-EV具有免疫原性低、靶向性好、安全性高等特点,促使其成为有潜力的药物载体,可用于核酸、蛋白及小分子药物的递送。来源于姜黄科植物根茎中的小分子化合物姜黄素,具有抑菌、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作用,但因其溶解度差、结构不稳定、...

J Control Release |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吴文灿/池在龙:雪旺细胞来源的小细胞外囊泡治疗视神经病变新策略

2024-05-17
视神经病变是不可逆性致盲眼病,包括青光眼,外伤性视神经病变、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等的共同病理机制。视神经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损伤后难以修复和再生,而外周神经系统具有良好的神经元存活和轴突再生能力。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 SCs,又叫施万细胞)通过分泌神经营养因子等,促进受损神经元的存活及其轴突的再生,参与周围神经系统中有髓神经纤维的构成。研究证明了SCs在视神经损伤细胞治疗...

Small|上海交通大学傅德皓教授团队:骨靶向仿生纳米凝胶重建成骨/破骨细胞平衡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2024-05-17
绝经后骨质疏松是最常见的骨质疏松症,而雌激素缺乏引起的骨形成不足及RANKL分泌过多介导的骨吸收过度是导致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的主要因素。而当前临床药物由于缺乏骨靶向能力,往往不能同时针对成骨/破骨细胞双靶点发挥作用从而恢复骨代谢平衡,并且由于作用范围过于广泛带来了较多的副作用。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傅德皓教授课题组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和纳米技术制备了RANK和CXCR4过表达的BMSC细胞膜包覆的...

Brain | 上海交通大学崔东红团队发表最新研究成果:基于细胞外囊泡补体蛋白的精神分裂症精准诊疗生物标记物

2024-05-16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对个人健康产生深远影响,并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健康负担。其诊断通常依赖于临床医生对患者症状的主观评估。然而,由于其症状与其他精神障碍(例如双相障碍和重度抑郁障碍)有重叠,因此误诊的风险较高。此外,患者的主观感受和表达容易影响临床医生的评估。根据流行病学研究,精神分裂症在临床实践中的误诊率高达近25%,甚至更高。与此同时,患者对抗精神病药物的反应存在很大差异。这些临...

Cytokine Growth Factor Rev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任骏教授团队综述:细胞外囊泡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调控作用

2024-05-16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是细胞来源的脂质双层膜囊泡,可以通过传递其内含有的核酸、蛋白质、脂质和代谢物等生物活性物质从而发挥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根据EV的合成过程和大小可将其分为不同亚类,其中包括了外泌体(exosome),微囊泡(microvesicle)以及凋亡小体(apoptotic body)。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任骏教授团队在国际期刊...

Adv Sci丨工程化细胞外囊泡实现多种配体展示、目标识别以及蛋白负载与传递的精确控制

2024-05-16
有效和有针对性的药物传递仍然是现代医学的一个瓶颈问题。来自瑞典阿斯利康公司的研究人员采用生物化学工程方法,探索将细胞外囊泡(EVs)重新定位为药物递送载体的途径。研究表明,通过将靶向配体如GalNAc展示在EVs表面,使用与工程EVs上富集的蛋白锚融合的HaloTag,成功实现了对人类原代肝细胞的靶向。此外,研究在EVs上装饰一种能够识别GLP1细胞表面受体的抗体,证明这可以改善对过度表达该...

Nat Rev Endocrinol:2型糖尿病发生和进展过程中的器官间串扰

2024-05-15
近日,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杂志上发表一篇综述,报道了2型糖尿病发生和进展过程中的器官间串扰,其中包括外泌体参与的串扰。2型糖尿病(T2DM)的特征是组织特异性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这是由不同组织内的局部异常和组织相互作用的系统失调所导致的。主要的局部机制包括代谢(脂质)信号、氧化应激下的改变线粒体代谢、内质网应激和局部炎症。虽然内分泌失调在T2D...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 中央民族大学程勇团队研究揭示:血液外泌体在自闭症中的关键作用

2024-05-15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是医学界长期探索的课题。这是一种涉及遗传、表观遗传和环境因子的复杂神经发育障碍。对于众多家庭和医学界,ASD是一个需要更多关注和研究的领域。外泌体的作用在多个生物学研究领域中已被广泛探讨,但其在自闭症中的潜在作用仍然未知。程勇团队是首次指出它们在。近日 ,中央民族大学程勇团队在国际权威医学刊物Pharmacological Research最新发表了题为“Blood ...

J Control Release | 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段瑞生团队:树突状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治疗重症肌无力新策略

2024-05-15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引起的、罕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神经肌肉疾病,由于MG病程长、难治疗、多复发,故而寻找新型生物制剂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近日,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段瑞生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JCR Q1 IF:10.8)发表了题为 “Extracellular vesicles encapsulated wi...

Anal Chem|青岛农业大学李峰:Pt-S键介导的三维DNA纳米机器偶联磁分离用于外泌体miRNA的高灵敏均相电化学传感分析

2024-05-14
外泌体包裹了丰富的生物分子,如miRNA、mRNA、DNA、蛋白质和脂质等。研究发现,外泌体中的miRNA参与了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与外周血中的游离miRNA相比,外泌体miRNA被包裹在外泌体脂质膜中,可有效规避RNase降解,具有更高的稳定性。此外,外泌体miRNA存在于多种体液中,具有更广泛的样本来源,如血液、尿液和唾液等。鉴于这些特点,外泌体miRNA有望在疾病筛查、诊断和预后方面成...

【Nat Biomed Eng】EVs递送多种功能基因至T细胞

2024-05-14
T细胞的基因修饰推动了细胞免疫疗法的发展,但是将生物制品专门递送到T细胞仍然具有挑战性。近日,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的Joshua N Leonard研究组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杂志上发表文章,报告了一套方法,用于基因工程细胞产生细胞外囊泡(EV),这些囊泡自然地封装和转移细胞之间的蛋白质和核酸,以实现对T细胞的生物制品的定向递送,而无需进行化学修饰。CRIS...

Biosens Bioelectron |吉林大学马强:基于等离子体纳米腔调制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对腹水外泌体miRNA的检测研究

2024-05-14
腹膜转移是胃癌最常见的转移方式,由于其发病率高、生存期短,是胃癌晚期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胃癌腹膜转移的临床诊断仍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和侵入性的腹腔镜探查,诊断结果常滞后于病情。因此,提高对隐匿性胃癌腹膜转移的早期诊断和筛查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针对癌症相关生物标志物的液体活检逐渐成为癌症诊断和动态监测的重要的诊疗指标。外泌体大量存在于各种体液中,携带蛋白,核酸,脂质等生物分...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 苏佳灿/刘晗/张文财:工程化细菌外囊泡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

2024-05-13
随着人口老龄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各种屏障的存在,尤其是血脑屏障,给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递送带来了挑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肠道微生物群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群可以通过细菌外囊泡(BEVs)向宿主细胞输送生物活性物质,从而调节宿主信号通路,调节远处器官的功能。BEVs因其纳米结构...

ACS Cent Sci丨小胶质细胞分泌细胞外囊泡相介导非接触性神经元网络重塑

2024-05-13
神经元通过突触的电化学传递相互沟通。中枢神经系统的驻留免疫细胞——小胶质细胞通过多种接触依赖和非接触依赖的方式调节这种通信。在炎症刺激下,小胶质细胞分泌活性唾液酸酶是一种未被探索的调节机制。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神经元暴露于细菌唾液酸酶会破坏神经元网络连接性,而小胶质细胞分泌细胞外囊泡传递唾液酸酶Neu3促进神经元唾液酸化,同样造成了神经元网络的异常。相关内容以“Microgli...

Science Bulletin | 上海交通大学孙晓明博士团队在工程化凋亡小体促进微血管再生研究获新成果

2024-05-13
血管化是缺血组织修复的关键过程。然而,对于慢性伤口来说,长期缺氧微环境导致血管化不足,从而导致伤口愈合延迟。作为构成新生血管的主要细胞类型,内皮细胞在血管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针对内皮细胞的递送策略受到广泛关注,载体主要包括脂质体和细胞外囊泡(EVs)。作为合成纳米颗粒,脂质体具有易于修饰和制备的优势,但这也不可避免地导致固有毒性。与脂质体相比,细胞外囊泡是自然细胞产物,因此具...

新型外泌体药物递送系统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2024-05-11
香港浸会大学(HKBU)领导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药物递送系统,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研究人员通过工程化细胞释放的细胞外囊泡(exosomes),有效地将从中药钩藤中提取的生物活性化合物Corynoxine-B运送到患有AD的小鼠的大脑中。由于Corynoxine-B可以诱导自噬,这是一种维持细胞健康的过程,因此使用exosomes的这种新型药物递送系统可以改善认知功能和运动能力,...

【Cell Host Microbe】:植物mRNA通过EVs进入真菌病原体以减少感染

2024-05-11
宿主将小RNA(sRNA)传递到相互作用的微生物中,以沉默病原体中与毒力相关的基因。但是,其他类别的RNA分子,例如信使RNA(mRNA),是否也可以从宿主移动到相互作用的微生物中尚不清楚。近日,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金海翎教授课题组在Cell Host Microbe杂志发表文章,报道了植物可以通过细胞外囊泡(EVs)传递mRNA进入真菌病原体,从而抑制感染。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涉及多种生物...

Brain丨外泌体蛋白质组揭示组织蛋白酶B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的关联性

2024-05-11
细胞外囊泡(EVs)是释放到细胞外的膜泡结构,被认为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机制有关。来自日本北海道大学的研究人员基于AD患者脑脊液EV进行了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等多个蛋白质与AD发病和进展相关联,可以成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相关内容以“Extracellular vesicle proteome unveils cath...

<综述>Front. Endocrinol |福建医科大学二附院吕国荣/林树:低强度脉冲超声用于干/祖细胞源外泌体研究的最新进展

2024-05-10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复制和多向分化的潜能,而祖细胞是未分化的、多能的或特化的干细胞。干细胞/祖细胞分泌多种因子,如细胞因子、外泌体、非编码RNA和蛋白质,在再生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基于干细胞及其分泌外泌体的治疗存在局限性,如来源材料不足,分化成熟,移植成功率低,迫切需要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超声作为一项新兴技术,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低强度脉冲超声(Low-intensity puls...

JEV | 肠道屏障功能评估新型标志物:细菌源性囊泡

2024-05-10
2023年11月8日,南方医科大学的郑磊、王前和司徒博教授共同在国际细胞外囊泡学会(ISEV)官方权威期刊《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IF:16.0)发表了一篇题为“Single-Particle Analysis of Circulating Bacterial Extracellular Vesicles Reveals Their Bioge...

This Week in Extracellular Vesicles

2024-05-10
在最新文献中选取了11篇分享给大家,第1篇文章介绍了基于Cas12的一种等温扩增方法用于监测细胞外囊泡miRNA;第2篇文章介绍了植物细胞来源的囊泡通过传递mRNA并在病原菌内翻译从而抑制病原菌侵染的机制;第3篇文章介绍了细胞外囊泡蛋白冠在免疫细胞摄取过程中的作用;第4篇文章讨论了细胞外囊泡进出血管的机制;第11篇文章探讨了提高血液细胞外囊泡研究可重复性所需要的一些实验安排。1.A one-...

Adv Funct Mater|广西医科大“广西药物精准检测与筛选重点实验室”杨帆课题组基于微气泡的细胞外囊泡分离检测研究新进展

2024-05-09
细胞外囊泡 (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 具有磷脂双层膜包裹的结构,包括外泌体、微囊泡和凋亡小体等,可通过来源细胞以膜出芽或多囊泡体-质膜融合等方式产生,进入生物流体参与循环,并与其他细胞或组织作用,调控机体生理病理过程。目前已发现多种循环 EVs蛋白标志物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广泛用于恶性肿瘤非侵入式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然而,特别是在肿瘤的早期阶段...

Materials Today Bio|温州医科大附二医张小磊:新型组织粘附性双敏水凝胶释放 M2 巨噬细胞外泌体促进骨缺损修复

2024-05-09
骨折患者中近10%可出现骨折愈合不良现象,其发生发展与巨噬细胞功能相关。巨噬细胞可分为M1型(促炎型)和M2型(抗炎型)。已有研究表明,M2型巨噬细胞外泌体(M2-Exos)可促进骨再生,但如何将M2-Exos有效释放至骨缺损部分仍是一个挑战。近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实验室张小磊研究员团队设计了一种新型组织黏附性双敏水凝胶,实现了M2 巨噬细胞外泌体在骨缺损局部的缓释,并对其促骨缺...

J Nanobiotechnol|山东省立医院王谢桐/李磊:hucMSC-exos减轻抗磷脂抗体诱导的滋养层损伤和胎盘功能障碍

2024-05-09
抗磷脂综合征(APS)是以血栓形成、病理妊娠以及持续抗磷脂抗体(aPL)阳性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当病理性妊娠是主要临床特征时,APS被称为产科抗磷脂综合征(OAPS)。即使经过严格规范的药物干预,一些难治性0APS患者仍会发生不可逆的胎盘损伤,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和严重的产科并发症。因此,亟待找寻新的治疗策略来逆转胎盘损伤,改善妊娠结局。近日,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山东省立医院王谢桐教授团...

INT J BIOL MACROMOL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闵育娜教授团队揭示蛋清外泌体缓解肠上皮细胞炎症损伤的新机制

2024-05-08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导致炎症性肠道疾病频发,探寻缓解炎症性肠道疾病的新方法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食物来源外泌体作为一种新型纳米囊泡,在缓解/预防炎症性肠道疾病方面的作用备受关注。鸡蛋作为一种高营养价值食材,其蛋清中是否含有外泌体及对肠道炎症损伤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尚不清楚。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闵育娜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Nat Commun丨载有外泌体/氧纳米气泡的水凝胶促进伤口愈合效果

2024-05-08
伤口愈合不良是目前临床上的一个重要关切点,其原因可能与血管生成不足、炎症和慢性缺氧有关。尽管来源于脂肪组织来源的干细胞外泌体通过携带治疗性生长因子和miRNA显示出加速愈合的潜力,但在缺氧组织中外泌体的传递效果不佳。为了解决这一挑战,来自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策略,将氧纳米气泡与外泌体包被,并将纳入聚乙烯醇/明胶混合水凝胶中。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缓解伤口缺氧,还可以...

Cell Prolif|北京化工大学罗施中/清华大学陈永湘:磷酸化调控syndecan-4和syntenin相分离促进外泌体形成

2024-05-08
外泌体通过向相邻细胞运送生物大分子介导细胞间信号交流。跨膜蛋白syndecan-4 (SDC4)与胞质蛋白syntenin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外泌体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syntenin与SDC4较弱的相互作用如何使syntenin蛋白有效地富集到外泌体中,该具体过程仍不清楚。近日,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罗施中教授团队以及清华大学化学系陈永湘副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Cell P...

Int J Nanomedicine|南京医科大附属常州二院:过表达生长分化因子-15的工程化外泌体促进心肌损伤后的心脏修复能力

2024-05-07
目前,心血管疾病仍然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及致死率最高的病症之一。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是其最严重的表现形式。近年来,外泌体已成为一种新兴的无细胞治疗策略,在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心肌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团队前期研究证实,外泌体能够部分模拟母细胞的功能,其中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可减少心梗后心肌细胞凋亡,促进血管新生,调节免疫反应,从而减少心梗面积和改善心脏功能。近日,南京医科...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表面功能化的胞外囊泡用于软骨细胞靶向siRNA递送和软骨再生

2024-05-07
骨关节炎(OA)是最普遍的退行性软骨疾病,但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来改善软骨分解代谢的失调。OA引发损伤会刺激滑膜细胞和软骨细胞产生炎症细胞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其中过表达的MMP13会破坏软骨的细胞外基质(ECM)并恶化疾病进展,研究表明抑制MMP13的表达有助于OA的治疗,但向致密软骨中的软骨细胞提供药物干预是一项巨大挑战。近日香港中文大学夏江教授、东南大学王适之副教授和江苏省...

国内外泌体领域进展总结(2024年4月)

2024-05-07
4月份国内新出的细胞外囊泡/外泌体领域论文不完全统计有368篇。IF>10的有73篇;IF>20的有9篇。本期主要内容包括:循环肿瘤细胞利用白细胞细胞外囊泡CD45逃避T细胞攻击以实现转移、治疗诱导的衰老肿瘤细胞EVs通过SERPINE1介导的NF-κB p65核转位促进结直肠癌进展、三阴性乳腺癌(TNBC)、子宫内膜粘连(IUA)、通过DNA级联反应揭示肿瘤细胞外囊泡亚群、仿生纳米囊泡作为...